微信分享图

5162 傅抱石 1961年作 棒棰岛景象 镜心

棒棰岛景象
拍品信息
LOT号 5162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61年作 棒棰岛景象 镜心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49×57cm 创作年代 1961年作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8,62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252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一九六一年八月与山月访旅大市,修荷渥待感不可言,居东山村者逾半月,启窗南望,则海天景色,气象万千。兹将别去,率写此奉念。九月十日,抱石并记。
钤印:抱石私印、一九六一
说明:傅二石鉴定为真迹。60年代写生代表作,并附赏文。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傅抱石先生是一位艺术造诣十分深厚的、在美术界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影响的重量级国画大师。傅抱石艺术按时间前后可分为数个时期,其中以重庆时期和新中国时期尤为突出。前者是傅抱石奠定自己在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史上地位的时期,以雨景山水和古代文学人物、神话历史人物题材最为知名,而内蓄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怀;后者则是傅抱石隐然而为当时美术界领袖的阶段,傅氏以新金陵画派领袖身份,不仅笔耕不辍,详细论证中国画的历史和发展,更倡导并践行了闻名中外的“二万三千里写生”,体察真山真水,画意深邃,章法新颖,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审美效果,使新金陵画派一举执当时美术界牛耳。
《棒棰岛景象》作于1961年9月10日。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傅抱石山水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傅抱石的山水画早年以施法古人为主,20世纪40年代在金刚坡形成气势磅礴的独特画风,50年代其画风因各种运动的影响而变得厚重和拘谨。1960年9月,为了走出当时沉闷的国画困境,傅抱石率江苏省国画院的画家进行旅行写生。这是一段二万三千里的旅程,傅抱石在写生过程中将历代山水皴法与地质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不断尝试新的笔法。
傅抱石在《东北写生杂忆》中,是这样描绘这次旅行写生的:“1961年6月,我因创作任务得到一次去东北旅行的机会。先后访问、游览了长春、吉林、延边、哈尔滨、沈阳、旅大等地。9月底返北京,为期近四个月”。“大连是我国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我大部分时间住在棒槌岛(现名东山村)。从我住的房间内,就可以一览无余的看到络绎不绝地进出大连港的世界各国的商船。对我这个和“海”没有多大因缘的人,一切都是新鲜的。”——摘录于《傅抱石东北旅行写生画集》(1964年4月第1版)。
这就与《棒棰岛景象》画作左上角傅抱石的题跋相符。
傅抱石作为南方画坛的领军人物,新金陵画派的代表。其画作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达到鼎盛时期,其山水画作已形成著名的“抱石皴法”,具有创时代的独特风格。但越是大师级的人物,越虚怀若谷,肯于不断推陈出新,兼收并蓄。 “对于没有海的生活的人”傅抱石是这样谦虚地形容自己:“怎样去画海呢?”
首先,傅抱石以浅洋红和石青分布长天海水,绝妙的用极难驾驭的灰墨色系渲染动态的海水、海浪。一眼望去,画作上的海水好象一直在动、波光鳞殉,一望无际,在滔滔的海水中,几点扁舟在大海中上下起伏地航行,将动态的海水描绘的惟妙惟肖。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傅抱石引用白居易《题海图屏风》里的诗句,描写看到棒槌岛海景时的心境——悠悠然、静静然,并用海岸边茂密的树木枝叶渲染大海静态的美,把棒槌岛放在海天之间的黄金分割点,将大海亦动亦静带给人的感受、内心体验在《棒槌岛景象》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达到内在、外在完美的结合,真堪笔下绝妙的“海”。
其次,傅抱石是取棒棰岛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彩霞满天来突出棒棰岛的景象。在东北旅行写生期间,傅抱石有这样一段记载:“记得是6月11日上午三时左右,天已经有点亮了,我起床刚推开房门,只见霞光灿烂,满天满地一片红光,近处有几位朝鲜族妇女在水田边汲水。太动人了!天上的红霞把田里的水也照红了。这景象深深感动了我。但画起来确有不少顾虑。首先,满纸鲜红,怎样处理呢?特别是我这个过去极少用红色,不太会用红色的人。”但傅抱石却在《将到延边》这幅画作中准确地捕捉和把握住了那彩霞带给大地的灿烂;9月份在《棒棰岛景象》中,又用浅洋红勾勒出满天的红霞,光芒万道直泻向大海,把海水也映红了的绚丽、祥和画面,使这幅画从艺术角度看,颜色搭配自然,构图新颖,跨度大。通过对画‘海’和‘红色’的使用来不断的尝试创新的笔法。使画风更加自由奔放,笔墨更加潇洒雄健。尺幅虽不大却展现出海天广阔无边、意境深远的景象。
从政治角度看,1961年新中国正面临三年自然灾害,国际上的其它势力正虎视眈眈,我们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作为一位政治画家,傅抱石以棒棰岛为背景,以朝霞形容祖国的生机,前程一片光明;以海水形容新中国其势不可挡,任何困难也吓不倒坚强的中国人民。其画作直抒画家的情怀胸臆,真不失一幅传世之作。
而令人惊异的是,傅抱石此作又成为数年后叶剑英赋诗《远望》的艺术再现。1965年8月24日,时任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到大连视察,也下榻在风光旖旎的棒棰岛宾馆,凭海远眺,心潮起伏,写下七律《远望•在大连,棒棰岛》:“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豘犬,旋转还凭革命功。”尽管艺术家与军事家的视角不同,但诗与画款曲暗通,着落点都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上。
叶剑英此诗随后深得毛泽东赞赏,并亲为书写转赠,此种礼遇在党内几乎绝无仅有。而毛亲书叶诗,似乎亦可视为对傅画的转赞。
此画作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傅抱石亲笔题跋的三行字。傅抱石的书法及篆刻造诣很深,惟为其画名所掩。观此笔法,字虽小如蝇头,但力如金刚铁杵,颇有金石气。能让人能感受到凿金刻石的力度和韵味,刚柔有力而不失飘逸。可谓刚柔并济,潇洒自在,观之有神韵逼人之感,在书法中亦能尽显其篆刻的鬼斧神工。众所周知,凡是傅抱石亲笔为其画作题跋,必是傅抱石的满意之作,必属精品。
傅抱石题跋:“一九六一年八月 与山月①访旅大市② 修荷渥待 感不可言 居东山村③者逾半月 启窗南望 则海天景色 气象万千 兹将别去 率写此奉 念 九月十日 抱石并记。”钤印:抱石私印、一九六一
注:①山月:指关山月。傅抱石挚友。两人曾于1959年在人民大会堂共同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其后两人交往甚密。1961年结伴到东北写生。印证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可参考《傅抱石 关山月东北写生画集》。
注:②旅大市:1950年——1980年将旅顺、大连统称为旅大市。
注:③东山村:棒棰岛对岸的渔村。1959年在该村建的“东山宾馆”,后改为“棒棰岛国宾馆”——中央领导和外国元首只要到大连都下榻于此。棒棰岛因此而闻名。 当时也将棒棰岛称之为‘东山村’。故傅抱石没有在此画作上题“棒棰岛”这三个字。
傅抱石以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身份在东北旅行写生期间,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省级领导的接见与关注,(参考《傅抱石东北写生杂忆》)。其所画百余幅,只带回了几十幅。《棒棰岛景象》这幅画,并未收集到南京博物院《傅抱石东北写生画集》内,其原因是当年傅在东山宾馆将此画收笔之后,傅抱石便将此作赠送给当时负责接待的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石飞。1966年文革期间,石飞将此画作转赠给其挚友张树檀(原辽宁省旅游局局长)其后人收藏至今。可见此画的弥足珍贵。
—李思莫
傅抱石以海为题材的写生作品不多。《棒槌岛》是1961年夏作于旅大市的,当时画家“居东山村逾半月,启窗南望,则海天景色,气象万千。”固有此感触,在离去之前“率写此奉念。”
画中以棒槌岛为中心,了了几笔,勾出无际大海中之孤岛。近处画出树丛和岸边人行道。整幅画的意境是靠色彩烘托而出的。朝霞染红了天空,灰蓝色的海水中,间或有红色反光若隐若现。数艘船只在大海中航行。
此画的色彩是写实的,但又有点夸张。画家用红色来统一画面,既使画面具有浪漫气息,又使人产生气象万千之感。画中以淡墨干笔皴擦出海浪,使人只隐约感到海水的飘动。而晴空万里,一望无际,一幅不大的作品亦能使人心胸开阔。
这正符合画家创作写生时,一贯坚守的原则,那就是在笔墨之中既有写实的成份,更有抒情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