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254 齐白石 约20世纪20年代晚期 和合二仙 立轴

和合二仙
拍品信息
LOT号 2254 作品名称 齐白石 约20世纪20年代晚期 和合二仙 立轴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92×45.5cm 创作年代 约20世纪20年代晚期
估价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齐白石的世界》,第301页,郎绍君著,台湾羲之堂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4月第1版。
题识:立身悮堕皮毛类,恨不移家老读书。佩衡仁兄法家正。齐璜。
印文:白石翁、木人
“和合”一词,本是和睦同心、调和顺利之意,如兄弟和合、夫妻和合、阴阳和合、买卖和合等。宋代的杭州,有腊月祀“万回哥哥”的习俗,万回哥哥蓬头笑面,身着绿衣,一手执鼓,一手执棒,云为“和合之神”,祀之可使在万里之外的人返归家中,故曰“万回”(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后人把唐代两位友好的诗僧寒山、拾得附会为“和合二仙”,多把他们描绘成蓬头笑面、和气诙谐之状。齐白石此帧,刻画两个亦僧亦俗的年轻人,一正面坐,一背面坐,一黄衣,一蓝衣,正面者抱膝微笑,背面者手持纸卷,看上去像是两个顽皮的孩子。题曰:“立身悮堕皮毛类,恨不移家老读书。”语句类似于内含理喻的佛家偈颂。
此幅为题赠胡佩衡而画。胡氏收藏许多包括神像在内的白石人物画。他说:“老人不管画神画鬼,细分析也是有现实根据的,再加夸张,画成神鬼。其实这些作品,大都有所影射,寓意很深。”又说:“白石老人的人物画看着简单,意味深长,都完全是突出心意的大胆创造,对人物的神情动态、内心活动的刻画都十分深刻……可惜,有的画家不了解白石老人人物画的意义与情趣,只认为不合人体解剖是‘丑画’。应该说,老人是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人物画家和漫画家。”称齐白石为“漫画家”也许不很恰当,但胡氏评价是有道理的。
——郎绍君
胡佩衡与齐白石的丹青画缘
胡佩衡与齐白石同是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的中国画大家,两位艺术家的出身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多有不同,年岁也颇有差异,但是二人却因为丹青笔墨结缘,互相引以为知己,有过一段亲密的交游经历。胡佩衡原籍河北涿县,生于北京,家庭有过从商背景,接受过西方新学教育,他早年学习路政,后来从事铁路工作,依靠自学临摹古画,业余兼任图画教员,转益多师步入画坛,终于卓然成家。齐白石出身湖南农家,经过了传统艺术教育模式,广博修养,移居京华,最后名满天下。但是,这些差异并没有成为二人谈艺论道的障碍。胡佩衡慧眼识英结识齐白石,又借助自己的影响力为人作嫁,不遗余力推介研究齐白石的艺术,齐白石则将其艺术传授胡佩衡之子胡橐,以涌泉相报知遇之恩,为画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胡佩衡与齐白石的交游应该开始在20世纪20年代齐白石移居北京之后,目前能够看到的较早的胡佩衡与齐白石之间的交游资料,是1926年齐白石为胡佩衡山水画卷的题诗。诗曰:“层次分明点画工,启人心事见毫锋。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无忘念此翁。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世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好山川。”诗中显示出了齐白石对于胡佩衡山水画艺术的欣赏。那时,胡佩衡追随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发起组织者金城交游切磋画艺,1919年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部导师,1920年主编《绘学杂志》。1926年金城病逝后,其子金开藩于中国画学研究会之外另立湖社画会,出版《湖社月刊》。该刊名义上是由金开藩主持的,但实际上是由胡佩衡主编的。《绘学杂志》与《湖社月刊》是民国时期两个很有影响的美术刊物,胡佩衡这时既是湖社画会的重要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美术编辑。
这个时期胡佩衡多次请齐白石为《湖社月刊》题写刊名,发表齐白石的作品,推介齐白石的艺术。1928年,胡佩衡为齐白石编辑了他的第一本画集——《齐白石画册初集》。根据娄师白的回忆,齐白石的第一部诗集也是由胡佩衡帮助编印的,为此齐白石还给胡佩衡写了一封信,嘱咐胡佩衡用黄色牛皮纸做诗集封皮,用头一号的大粗线装订书脊,这些不厌其烦的细节体现出二人之间的交情之深。上世纪30年代,胡佩衡接受当时的《北辰画刊》记者柱宇的访问,他多次谈到齐白石的艺术创作状况,说齐白石对于绘画用水的控制极见功夫,以至于他作画盛水的小碗中的水十天半月都是清澈的,可以蓄养小虾。后来胡佩衡在琉璃厂创办豹文斋,经营齐白石的书画作品,1931年齐白石参与了胡佩衡发起组织的古今书画赈灾展览会。这些活动对于彰显齐白石的画名、扩展齐白石的艺术影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世纪40年代,胡佩衡与齐白石的交游关系进一步深化,逐渐由书画艺术走进世俗家庭生活领域。1940年,齐白石的发妻陈春君在湖南湘潭老家去世。1941年5月4日,齐白石设宴举行侧室胡宝珠扶正仪式。当日齐白石邀请重要亲友赴宴作为分家的见证人,胡佩衡名列诸亲友名单之首,足见其在齐白石心中的位置。对于胡佩衡索画,齐白石更是有求必应,这与对待一般的友人是不同的。齐白石对于友人求画有个规矩,不给钱要一次可以,第二次就不好说了。对于胡佩衡就不一样了,胡佩衡会在旁边坐着等待齐白石给他画画。有一次齐白石画了一幅蛤蟆吃蚊子,他在题跋中风趣地写道:画这张画不是用的上好的六级宣纸,这不怪我齐某人,因为你胡佩衡等不及。齐白石赠给胡家的画很多,后来胡家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把这批画卖给了画家黄胄,再后来黄胄筹建炎黄艺术馆,所以该馆收藏的齐白石作品大都题写有“冷庵先生赏”的字样,冷庵即是胡佩衡的号。为了报答胡佩衡的帮助,齐白石还收了胡佩衡的一个喜爱绘画的儿子作为弟子,教其绘画。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齐白石为胡佩衡此子更名为“胡橐”,“橐”就是口袋的意思,希望此子能够像口袋一样,齐白石倾其所有以教,任由此子来盛装,胡橐后来成为了弘扬齐派艺术的重要艺术家。1957年齐白石逝世,1958年国家为齐白石举办遗作展,1959年胡佩衡与儿子胡橐合作编写了《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一书。这本书是当时美术界流行的一本重要读物,文字写得深入浅出,囊括了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因为书中所记大都是胡氏父子亲目所见的一些齐白石作画的方法步骤细节,所以是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胡佩衡又成为齐白石艺术研究的早期拓荒者,对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延续、扩展齐白石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功不可没。
从这段交游之中可以看出,胡佩衡做的这些对于齐白石艺术的推介与研究工作,对于扩展齐白石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是产生了积极作用的。娄师白认为齐白石移居北京之后,对于齐白石艺术发现并进行推介的人,除了陈师曾、徐悲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胡佩衡。陈师曾发现了齐白石并力促其进行艺术变革,徐悲鸿把齐白石请上了京华美术学校的讲坛,胡佩衡则做了许多社会性工作,把齐白石推向了京华画坛。
——马明宸(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