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214 佚名 竹林幽居图 立轴

竹林幽居图
拍品信息
LOT号 4214 作品名称 佚名 竹林幽居图 立轴
作者 佚名 尺寸 155×101cm 创作年代 --
估价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0
材质 水墨绢本 形制 立轴
出版:1.铃木敬编,《中国绘画综合图录》卷四,第215页,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6月15日出版。
2.陈文平着,《散失海外的国宝》第216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周积寅、王凤珠编,《中国历代画目大典•辽至元代卷》第61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4.王彬、庐辅圣着,《中国山水画通鉴》卷七《水墨苍劲》第12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5.《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163、164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0年10月。
6.《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34、3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2年11月。

展览: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2.“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说明:阿形邦三(Kunizo Agata)旧藏
阿形邦三,日本近代著名收藏家,以收藏中国古代书画闻名。
采绿谁持作羽觞 竹林人共晚樽凉
—元人《竹林幽居图》赏析
元人《竹林幽居图》,绢本立轴,无款,纵155厘米,横101厘米。由于年代久远,此画的绢质已发暗,但画面的景物韵致依然,笔墨的精微之处也清晰可辨。
此轴山水借用南宋马远夏圭一派一角半边式构图,景致主要集中在画面左半部。左下角巨岩隐露半边,坡岸伸出一角,一童子端一器物,像是刚从河边打完水往回走。而巨岩之后,河流的对岸靠河有一座亭子,背靠着大片幽深的翠竹。亭子内两位高士在这样幽静的山水之中,意态闲雅惬意,一位正在高谈阔论,畅谈今古;一位眼观亭下湍急的河流,看着水上落叶的漂游,似是颇有会心。亭边的石头旁还有两位童子,围着一方案几,正在闲聊。高士的逸气与闲雅,和童子的随意、烂漫相映成趣。远处山峰雄峻,渐远渐淡。
画中山石以斧劈皴法写出,线条强劲,刚劲雄浑,明显是继承南宋画院画法。元代赵孟俯为首的文人画派则提倡古意,追摹五代北宋,重视笔墨内涵,书法意趣。南宋由李唐开创,刘松年、马远、夏圭发扬而盛极一时的这一刚劲雄放的水墨风格,在元代已经没落不堪,只有杭州等地方上还稍稍延续着这种画风。其中为后人所知的也不过孙君泽、张远、丁野夫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画所继承的风格虽然在元代不占主流地位,甚至远远比不上李郭传派的山水,但是通过此类画作的传承与发展,却为院画在明代初年的复兴提供了线索与可能性。然而,他们几人取法南宋画院风格的画家没有留下名字,少数题款也多被挖去名款,充作宋画。此幅便是这样一件无款画作。
元代已经没有了南宋人慷慨激昂的心态,没有了时代的狂风骤雨的侵袭感,也没有了国势危弱的焦虑,更多的是山林间的悠游与从容,隐逸与疏放。虽然还是院画的构图与皴法,笔墨间却少了一种雄奇与纵肆,反而流露出闲雅静谧的气氛。人物的描绘与神态也是南宋山水画中难以见到的。
如果按照书画鉴定的“风格研究”方法论来研究此画作,可以发现,此画作在构图和景物安排,甚至气韵上,都与元代有名画家孙君泽的山水画有诸多相似之处,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此画曾于2010年10月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中展出,并曾被多种出版物著录,如铃木敬编《中国绘画综合图录》(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陈文平著《散失海外的国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周积寅、王凤珠编《中国历代画目大典•辽至元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王彬、庐辅圣著《中国山水画通鉴》卷七(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由此可见,此幅山水作为继承南宋院画风格的一件佳作,在元代的绘画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并具有一定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