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450 顾瑛 (传) 山水 立轴

山水
拍品信息
LOT号 4450 作品名称 顾瑛 (传) 山水 立轴
作者 顾瑛 尺寸 70×39cm 创作年代 --
估价 78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943,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32、3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2年11月。
题签:金粟道人山水。颐情馆珍秘,甲寅冬舜年重装。钤印:宗
题识:虚亭不碍秋,落叶直入座。可人招不来,幽事如何作。瑛。
钤印:金粟道人
包世臣裱边题识:富而好礼,玉山婆娑。画接北苑,书入东坡。有高宗,翰艺天授。宸章宠押,荣造枯朽。道光九年(1829)九月旁死魄草莽臣包世臣赞。钤印:世臣希古
黄丕烈裱边题识:嘉庆己卯(1819)闰四月十日荛夫黄丕烈观。钤印:艺圃
顾莼裱边题识:屈指元代名贤望,云林之洁廉夫狂。才艺三绝各擅长,流传片纸珍琳琅。虚头灵裔相颉颃,风流自赏天怀张。名园十亩开辟疆,佳客四集传华觞。意气相许形骸忘,白眼世事如粃糠。湖光山翠洗雨眶,云烟挥洒兴激昴。何幸宝绘见此堂,径尺直须万里量。
张式裱边题识:道光癸卯(1843)春仲张式谨观。钤印:莽门
吴云裱边题识:同治癸亥(1863)冬日吴云获观于泰州寓斋谨记岁月。钤印:吴云私印、平斋
仪克中裱边题识:道光己丑(1829)秋七月访芙川先生出观志幸。仪克中。钤印:克中
沈荣裱边题识:道光丁未(1847)九秋观于虞山客次,书此以志眼福,长洲沈荣。钤印:吴下阿荣
陈继昌裱边题识:顾仲瑛画世所仅见此帧,以宋人之力量用意于闲逸情淡中,其弌种士气溢于纸墨外,询非井西道人等可及也。道光甲辰(1844)三月,芙川词兄出观同为玩赏。莲叟陈继昌识。钤印:莲叟
钱天树裱边题识:玉山回首草堂空,一代高风想象中。好客若还公等在,吹箫何至咲途穷。仲映画传世绝少,于大痴山樵外别开蹊径真逸品也。钱天树。钤印:天树印信
沈焯裱边题识:吾见元人画多矣,要纸色完好,墨色焕发者无出此帧之上,且题句之妙,书法之佳洵称三绝,时庚子(1840)冬杪行将返棹,吴江离里惘然,适芙川先生携以见示不觉为之狂喜。竹宾焯记于虞山客次。钤印:焯印
蒋宝龄裱边题识:昔人以天真幽澹四字评云林画,余观仲英是帧足当此语,仲英故与大痴、云林及曹知白、张伯雨结世外友谊,其襟情画遐悉相似真迹仅传良可宝也。道光丙申(1836)仲冬子延蒋宝龄。钤印:子延
徐渭仁裱边题识:壬寅(1842)腊月十二日沪上徐渭仁获观。钤印:徐渭仁印
吴让之裱边题识:同治二年(1863)七月宋朗宗源瀚敬观,吴让之谨署。钤印:让之
鉴藏印: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展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说明:此帧裱边另附“虞山张蓉镜鉴藏”、“陈延思观”、“钱大昕观”、“伯生过眼”四方鉴藏印。张蓉镜、宗舜年递藏。另附清末数位名贤雅士裱边题识。
顾瑛(1310-1369),元代文学家。一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今属江苏)人。家业豪富,筑有玉山草堂,园池亭馆36处,声伎之盛,当时远近闻名。轻财好客,广集名士诗人,常与杨维桢等诗酒唱和,风流豪爽。元朝末年,天下纷乱,他尽散家财,削发为在家僧,自称金粟道人。
富而好礼,玉山婆娑
——顾瑛(传)《山水》图赏析
此幅纸本水墨,笔墨清润淡雅,画法全师黄公望。近景坡岸,树石掩映处,一小舟横于横面,只有舟人闲坐吹笛。隔河望去,山势蜿蜒而上,正在平坦的山谷之中,几间茅舍藏于山间,而河岸边的两处亭榭似正与之相互呼应。亭榭之中,一高士似乎正专心倾听着舟子的笛声。随着山势望去,愈高愈远,尚有几处亭台桥榭点缀于山间河岸。与其说这是个山间村落,不如看作主人精心营造的山林胜景。也许这正是作者宴集天下文人名士,相与诗文唱酬的玉山草堂。山石的浑厚,林木的苍翠,隐士的闲雅,恰与作者的题诗相映成趣:“虚亭不碍秋,落叶直入座。可人招不来,幽事如何作。”共同奏响了一曲招隐之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清丽芊绵,出入于温岐、李贺间,亦复自饶高韵。”于此诗中自可印证。诗后落款“瑛”,并钤“金粟道人”朱文印。
顾德辉,名瑛,一名阿瑛,一直作为玉山雅集的主持者而为世人熟知。玉山雅集为元代最盛的文人雅集之一,元末的文化名流几乎都曾汇集于此。著名诗人杨维桢、张雨,画家张渥,元四家之中的黄公望、倪瓒、王蒙都曾参与其中。由顾瑛编著的《玉山名胜集》《草堂雅集》等收录了大量元季诗人的唱和之作,交游之广,从中便可窥见一斑。而顾瑛本人亦能诗,有《玉山璞稿》传世。但顾瑛的画作则是世所罕见。此幅山水立轴正可使世人对其成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顾瑛少年时就轻财物而爱结交名士,曾经举茂才,署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都没有就任。四十岁时便将家业交与了儿子,自己专心营筑玉山草堂,与各方文士相与唱和。因此,他对诗书绘画是出自真心的爱好,而非邀名延誉,他的诗画中也总能显出其性情之真。在元末的乱局中他曾于至正十七年(1357),随母避居湖州,其母也正是死于避居期间。丧母之痛使顾瑛更增添了几分出世之意,自号“金粟道人”。所以,此图虽未纪年,但应该作于此后,其中的隐逸荒率之情溢于画外。
画上钤有乾隆鉴藏印数方:“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而且裱边上包世臣的题识也进行了印证:“富而好礼,玉山婆娑。画接北苑,书入东坡。有赫高宗,翰艺天授。宸章宠押,荣造枯朽。道光九年(1829)九月旁死魄草莽臣包世臣赞。”并钤“世臣希古”印。
包世臣(1775-1855),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嘉庆二十年举人,包世臣学识渊博,喜兵家言,对农政、货币及文学均有研究。著有《艺舟双楫》,对清中后期书风产生了极大影响。
而且此画还有清代著名学者黄丕烈的裱边题识:“嘉庆己卯(1819)闰四月十日荛夫黄丕烈观。”其后钤印“艺圃”。黄丕烈(1763-1825)是清江苏吴县人,字绍武,号荛圃、荛夫,又号复翁,抱守老人、荛圃主人,士礼居主人等。室名学耕堂,学圃堂,悬桥小隐等。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
此画裱边除包世臣外,清人题跋几乎填满整张裱绫。其中仪克中、陈继昌、沈焯等人的跋语提供了一些此画之后的流传信息。
陈继昌题识中道出了此幅的宝贵:“顾仲瑛画世所仅见此帧,以宋人之力量用意于闲逸情淡中,其一种士气溢于纸墨外,询非井西道人等可及也。道光甲辰(1844)三月,芙川词兄出观同为玩赏。莲史陈继昌识。”钤印:“莲史”。
陈继昌(1791-1849)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并且为“三元及第”,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状元。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官至江苏巡抚。善书法有大家风范。能诗文。
沈焯则在题识中赞道:“吾见元人画多矣,要纸色完好,墨色焕发者无出此帧之上,且题句之妙,书法之佳,洵称三绝。时庚子(1840)冬杪行将返棹吴江,离里惘然,适芙川先生携以见示,不觉为之狂喜。竹宾焯记于虞山客次。”钤印:“焯印”。
沈焯,字竹宾,号墨壶外史。江苏吴江人。精绘事,初作花卉,清雅秀逸,得恽南田遗韵,乃专力于山水。山水笔墨淋漓,结构严谨,胡公寿、杨伯润皆师之。
其它还有清代文人仪克中、王家相、张尔旦、顾翃等人在题识中提到,或是在芙川先生处获观,或是奉芙川先生之嘱题写。说明此画曾藏在芙川先生张蓉镜处。张蓉镜为清代藏书家,字芙川;妻姚畹真,号芙初女史;他的藏书楼名“双芙阁”,并以此刻藏书印。而张蓉镜的题跋正以小字题于沈焯之前。
较晚的题跋还有吴让之裱边题识:“同治二年(1863)七月宋朗宗源瀚敬观,吴让之谨署”。钤印“让之”。
吴让之(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江苏仪征(扬州)人。篆刻家,书法家。并且为包世臣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
题识中提到的宗源翰,为近代文学家。字湘文,上元(今南京)人。早年累佐戎幕,荐保知府,历官浙江衢州、严州、嘉兴、湖州、温州等地知府。中法战争时,曾严备海防。光绪二十年(1894),授浙江温处兵备道。卒于任。喜金石书画,收藏甚富,亦工诗文。著有《颐情馆集》、《闻过集》、《右文掌录》。
除此之外,顾莼,张式,吴云,沈荣,钱天树,徐渭仁,蒋宝龄等清代名公题跋满幅,足以见出此画作为罕见的顾瑛画作,风神萧散,疏朗可爱,深为世人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