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455 黄胄 1985年作 觅食图 镜心

觅食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455 作品名称 黄胄 1985年作 觅食图 镜心
作者 黄胄 尺寸 47×180cm 创作年代 1985年作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1.《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胄》第140-141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12月。
2.《黄胄画展》第15页,德国出版,1987年6月。
3.《OPERE DI HUANZHOU》第35页,意大利罗马圣路迦艺术学院出版,1988年。
4.《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黄胄》(上)第19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
5.《黄胄作品珍藏卷·附卷(收藏卷下)》第199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题识:乙丑年伏日,黄胄写生,时于北戴河沐日轩。
钤印:黄胄之印、映斋梁氏
展览:“黄胄画展”,德国,1987年6月。
1985年7月,黄胄在北戴河疗养两个月,创作了近百幅作品,此幅即为当时的画作。这个阶段正是黄胄的艺术高峰期,与70年代相比,其笔墨更加洗练,物象更加概括,更富神韵,皆因其不断突破自己。黄胄曾言:“突破一点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全面占领,全面提高。”为了画鸡,他连续几年,每到春天就养几只小鸡观察写生。他还画了大量的马、骆驼、鹰、犬、猫、鸭和麻雀等,无不精到传神。他称:“要排几出戏,反复地练,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峰。”这种艺术理念从此幅《群鸡图》中可见一斑。画作中,黄胄一反传统画雏鸡的程序,在横幅中展开一幅田园小景,在土地和花草之间,一群雏鸡正在争食,而且颇富戏剧性地分成两帮,左侧一帮数量较少,但凝聚起来向右鸣叫,齐心一致;右侧一帮虽数量较多,却形态各异,有向左鸣叫者,有相互对语者,亦有无视争斗,自顾低首觅食者。灵动鲜活,各具姿态,即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似闻草丛间的叽喳声。雏鸡均以墨线勾勒,以湿墨和淡彩画出,形态饱满圆润,充分表现出雏鸡的稚嫩可爱之状。整幅章法生动,造型准确,墨色变化丰富,在动静对比之中,群鸡形象跃然纸上。
黄胄是20世纪后半叶最具首创精神的中国画家之一。他不是美术院校出身,而他的创作深深影响了美术院校几代中国画系师生的创作观念和创作道路。
黄胄的中国画创作以人物画和动物画最为擅长,他为首都一些重要的国务活动场所创作了多幅以表现当代中国各族人民昂扬奋发、欢乐团结精神面貌为主题的多人物、大场景巨作。他的这类作品具有纪念碑性,以场面的恢宏、人物的生动性和水墨写意与重彩相结合的笔墨表现力度对观者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与他的人物画创作有密切关系的速写、素描作品也达到很高成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黄胄的艺术有两个高峰时期:一是五六十年代。创作于那个时期的《洪荒风雪》《庆丰收》《巡逻图》《载歌行》等作品,对推动中国画的改革、创新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第二个高峰时期是七八十年代。1977年,黄胄因颈椎病急剧恶化几致瘫痪,但他仍以超人的毅力克服病痛,先后创作了《松鹰图》《百驴图》《叼羊图》《八月的草原》《姑娘追》等巨构,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中国画的新成就。
这次黄胄专场所选画作皆出于他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也就是七八十年代。
70年代正值 “文革”开始,黄胄成为冲击对象,但这抑制不住他创作的热情,他曾坚持到高山缺氧的塔什库尔干,在这雪山之父的高原地区,他又获得许多新的创作灵感。他珍惜这难得的深入生活机会,画了很多写生,画得十分认真。他行动艰难,有些速写是跪在地上画下来的。他再次感受到新疆人民的深厚情谊,创作了很多表现当地人民生活的作品。他曾在画中题写:“虽然经过四人帮十年浩劫,维族人还是以前一样诚恳、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可惜,由于我浅薄拙劣,画不出心中的敬意。”,黄胄晚年许多新作都与他最后一次新疆之行有关。专场中的人物画皆为70年代所作,画面场景多取材于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生动鲜活,富有朝气。
进入80年代,黄胄取材和立意延续着60年代的创作思路而更加热烈、更加丰厚,在艺术表现上也愈加精湛,愈加完善,专场中的《雏鸡》正是这个时期的作品。黄胄后期绘画创作的重要变化是向传统回归和不断扩展题材领域,他通过收藏、研究和临摹,并结合创作实践,研究前人的创作经验,形成自己一整套的绘画史观。他画了不少山水画和花鸟作品,他曾谈到:“人物画家应该攻山水、花鸟,缺一不可。如陈洪绶、任伯年以及宋大家皆精能。”《雏鸡》正是体现了画家对以任伯年为代表的海派写意花鸟的学习,画中雏鸡聚散有致、顾盼传情,高超的表现力完全可以和任伯年一争高下,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综合来看,黄胄专场展现了画家由中期到晚期的转变,即由中年的着重写生转向晚年的回归传统,文革以后文学艺术创作大环境的改变,破除了束缚文艺创作的种种桎梏,重视了艺术本身规律性的发展,使画家的创作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也引发了对传统绘画价值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