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258 顾景舟 小半月

顾景舟 小半月
拍品信息
LOT号 7258 作品名称 顾景舟 小半月
作者 -- 尺寸 长10.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2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725,000
材质 形制
出版:1、《紫砂陶》P122,茶艺术杂志社,1991年。
2、《茶与艺术》杂志,第三卷,12期,1990年。

底款:壶叟
铭文:习习清风引碧云。
说明:1、顾景舟1981年赠予香港双鱼董事长罗桂祥。
2、陈文彬先生及其亲友旧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顾景舟大师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顾老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壶身呈半月型,半月壶型显得更加的稳实,极具张力的壶把与壶底、壶肩相连,嵌盖设计呼应半月主题,整个壶的造型呈现出优美雅致感,耐人寻味。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只因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1915年10月18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上袁村。
1932年,因家境困顿辍学,在家从祖母邵氏学习紫砂工艺,从此踏入紫砂艺坛。
1936年,被聘请至上海古董商郎玉书之“郎氏艺苑”店里,专事仿古制陶,1938年回到了家乡。
1942年,应聘到上海标准陶瓷公司当模型技师。作品署号“自怡轩主人”。有闲章“得一日闲为我福”(仿文彭)、“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仿邓石如),有《高线三足提梁壶》、《洋桶提梁壶》等问世。取艺名“曼晞”,磨去“武陵逸人’印,自镌“曼晞陶艺”壶印。
1944年,回到家乡,生活艰难,其间制圆竹段茶具等,用印“瘦萍”、“老萍”,以“萍”寓飘泊不定之意。
1946年,由周志禄、徐祖纯牵线,为农民银行座谈会做纪念品仿鼓壶,完成定单的100把外,又多做10把,共计110把。
30年代,被聘至上海郎氏艺苑从事仿古制陶,期间临摹古代陈鸣远、邵大亨等人名作,技艺突飞猛进。
1948年,作石瓢壶五件,沪上画家吴湖帆、江寒汀为之书画。
50年代,收徐汉棠为徒;后收李昌鸿、高海庚等艺徒,与带队来厂实习的高庄教授合作设计提璧壶;被国家授予“工艺人”称号。
60年代;从事紫砂打样设计,设计紫砂花盆,紫砂茶叶揉辗盘以及紫砂杯等,为全国困顿的紫砂产业寻找出路;改进紫砂工具,并考察紫砂古器和紫砂窑遗迹。遍访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博物馆对照和鉴定。
70年代,创作雪华壶、提璧茶具、上新桥壶、石瓢壶、中石瓢壶、矮僧帽壶、汉铎壶、矮井栏壶和乳鼎壶等。
1981年,与徐秀棠,高海庚赴香港参加第六届艺术节,为香港罗桂祥博士鉴定紫砂藏品。
1982年,被评为工艺师,同年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做藏品鉴定。
1988年,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89年,应香港锦锋公司之邀第三次访问香港。做《高僧帽壶》、《如意仿鼓壶》、《此乐壶》,并题写装饰金文释文: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0年,参与朱屺瞻先生百岁纪念壶的活动,为艺术顾问。
1991年3月,在丁蜀镇陶都影剧院召开了“顾景舟教育奖励基金会”创立大会。为家乡的中小学教学捐资20万元。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书,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为紫砂历史上第一本紫砂艺人自己编写的专著,至今畅销。
1992年,为锦锋公司紫砂珍品展制《鹧鸪壶》(韩美林书),《福寿夙慧壶》(刘海粟书画)。邮电部发行四枚紫砂邮票,历史作品为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作品,而现代选取顾景舟的《提璧壶》。
1993年10月21日—11月6日,顾景舟作为“宜兴陶瓷艺术作品展览会”代表团成员首次访问台湾,受到热烈欢迎。期间,召开记者会,参观台北故宫、莺歌及“中国古今名壶珍品展暨王度先生紫砂珍藏展”等。
20世纪90年代,刻印章“生于乙卯”。
1996年6月3日下午4时,因肺气肿导致肺功能衰竭,病逝于宜兴第一人民医院。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