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67 金农 1760年作 双勾墨竹 立轴

双勾墨竹
拍品信息
LOT号 4567 作品名称 金农 1760年作 双勾墨竹 立轴
作者 金农 尺寸 90×33cm 创作年代 1760年作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南画大成》第一册,第118页,广陵书社。2004年版。
题识:唐王右丞画竹用双钩法,江南蜀主李氏继其余风,作金错刀。宋石室先生,东坡居士,乃变为泼墨流派于元,若吴兴赵魏公夫妇,蓟丘李衎,天台柯九思,惟能承习宋贤而双钩法绝响矣。李衎同时有沛郡张逊,颇擅勾勒行笔,然亦不过磨麝煤为之,余近日追慕右丞遗意,研点易之朱,戏写幽篁数竿,枝叶浓淡不黑而红,令观者叹羡此君虚心高节,颜如渥丹也。乾隆二十五年岁在上章执徐,六月七十四翁杭郡金农记。
钤印:寿门、冬心先生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不谐众耳,唯矜孤吹
——金农《双钩墨竹》赏析
金农此图为立轴,纸本设色,并有金农题识道:“唐王右丞画竹用双钩法,江南蜀主李氏继其余风,作金错刀。宋石室先生,东坡居士,乃变为泼墨流派于元,若吴兴赵魏公夫妇,蓟丘李衎,天台柯九思,惟能承习宋贤而双钩法绝响矣。李衎同时有沛郡张逊,颇擅勾勒行笔,然亦不过磨麝煤为之余,近日追慕右丞遗意,研点易之朱戏写幽篁数竿,枝叶浓淡不黑而红,令观者叹羡此君虚心高节,颜如渥丹也。乾隆二十五年岁在上章执徐,六月七十四翁杭郡金农记。”可知此图为其于1760年,也即其去世前三年所绘。右下角一印漫漶不清。
图中以双钩法绘老竹一段,枝干粗壮老硬,完全不同于常见的清瘦劲节之竹枝,与其它画家爱画新篁修竹迥异其趣。不但枝干用笔不同,画竹叶也不剿袭成习简单地采用个字或介子法,或以流畅的撇笔出之,而是采用颇具变化的灵活笔法写出,正合适表现稍显黄老的老竹枝叶,也很是得其自然之态。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竹子并不以墨渲淡,也不像寻常的设色为花青汁绿等色,却是以朱砂稍加点染,浓淡合宜,却也颇为自然。竹子的种种与众不同的画法丝毫没有使物象显得与常识格格不入,反而显得清新自然,质朴典雅。画中透出的这种气息也正与金农不同流俗,不入常格,追求古拙淡雅,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相一致。也正是其题识中所显露的,以恢复唐人双钩法的绝响的名义,展现自己追求清新典雅的审美趣味,寓古朴浑厚于率真自然之中,使具有上千年传统的竹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题识中所显露的书法趣味与画面是一致的。金农的书法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以古朴浑厚见长,其点画似隶似楷,分外苍劲、灵秀,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而且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错落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令人叹服。题识所用的楷书,似乎没有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却又具有碑版文字般的古茂。
金农在绘画与书法中的成就在扬州八怪中首屈一指。他自幼聪颖,年仅十七,便已懂得韵律工诗词,并在当地名人盛集的诗会上一鸣惊人。还曾于二十岁那年,渡过钱塘江到萧山,向从京师告老还乡的著名学者毛奇龄求教。第二年,他又去拜访长洲宿儒何焯。金农在何家虔诚地执了两年弟子之礼,受益匪浅。除了经史诗文上大长见识外,他的兴趣还扩展到字画碑帖领域。由他这些早年经历可见,他的这种美学趣味和如此高地造诣是与他深厚的学养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