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752 王原祁 拟古山水(一) 四屏 立轴

拟古山水(一)
拍品信息
LOT号 3752 作品名称 王原祁 拟古山水(一) 四屏 立轴
作者 王原祁 尺寸 86×43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四屏 立轴

题识:元人名家,四家外首推曹云西,此图略仿其意。康熙丁亥五月,扈从还京,写于临清舟次。麓台祁。
钤印:王原祁印、麓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西庐后人
鉴藏印:述堂所藏
闻香静悟黄庭理 流水声中把道书
——王原祁《仿古山水四屏》赏析
此王原祁四条屏每幅高86厘米,宽43厘米,设色纸本。每幅画中均由作者题识、落款、印鉴。落款除第二幅为“王原祁”外,其它三幅均为“麓台祁”,其后均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第一、第二幅题识前钤“御书画图留与人看”椭圆印,第三幅题识前钤“埽华庵”朱文椭圆印,第四幅题识前钤“古期斋”朱文椭圆印。第一、二幅右下方钤“西庐后人”朱文印,第三幅下方题“石师道人”白文印。第四幅右下方钤“鸾坡鹤禁”白文印。此四屏均为王原祁仿古之作。
第一幅为仿古,据题识为“元人名家,四家外首推曹云西,此图略仿其意。”。图中笔墨清简,设色雅淡。除了山势与构图上略能看到一丝曹知白的影子外,更多的是王原祁自己对笔墨的综合与理解。曹知白的风格更多的退隐于画面之后,只是作者借以进行自己创作,表达自己绘画理论和审美倾向的载体。仔细阅读题跋可知,这两幅画都是作于康熙丁亥(1707年)的旅途之中,而据第二幅中所言这次旅途便是跟随康熙所进行的第六次南巡。
第二幅前景为一小河分开两岸,以一小桥相连。小桥左边山岩下一条小路沿河岸蜿蜒而去,绕过一块土丘,消失在视野之外。小松杂树植于其旁。小桥右边连着一个山坡,山坡之后则是一片稍为开阔的平地,上有几间屋舍,四周环绕着一丛翠竹,显得格外清幽,是一处理想的隐居之地。其后中景的山峰之中云雾环绕,树木蓊郁,而散落在几处山峰之上的亭台楼阁隐现期间。中景的云雾以及其上重叠的山峰采用源自米芾的落茄点和云山造型。据题识可知,此幅为王原祁仿高克恭之作,而正如作者所说:“房山画原本米家,仍带巨然风味,淋漓中见澹荡,以其惜墨,故能泼墨也。”题识正显示了王原祁的理解和笔墨实践--由高克恭上溯到米芾云山,巨然风味,而此种风味韵致正是由笔法墨法中见出,通过惜墨如金的干墨、积墨,而造成淋漓澹荡的滋润效果。
第三幅则是作者于寓斋之中,阴雨连朝之日,因闭门即有深山之意而作。因此画中的诗意效果更加显着,稍稍不同于其它几幅山水以古人笔墨为依归的旨趣。画中意象萧疏,而又有清润之感,笔减而意繁。不论是画中物象的布置,还是笔墨意境的营造,都与题识中的诗意相互映发:“积铁千寻届紫虚,云中鸡犬见村墟。闻香静悟黄庭理,流水声中把道书”。
而第四幅则为其仿黄公望笔意之作。尤其在山石和树木的造型布置上,都吸收了黄公望绘画中的很多要素,但他却能将这些影响吸收内化,化成自己的笔墨风格。在绘画方面他得到祖父和王鉴的传授,喜欢临摹五代至元代时期的绘画名作,虽然取法多家,但是从这几幅仿古之作中还是可以看出,其主要还是受黄公望影响。在技巧方面,可以看到,他作画时喜欢用干笔,先用笔,后用墨,由淡向浓反复晕染,由疏向密,反复皴擦,干湿并用,画面显得浑然一体。
纵观王原祁一生的画风,其早年跟随其祖父王时敏学画,他的山水画直接渊源于祖父而面貌更强烈,笔墨气味亦更醇厚,致力于摹古,形式变化丰富,但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是感受。仿效黄公望笔意,出神入化,笔墨简淡,风格古秀。王原祁中年时期的作品,从摹古中脱出,形成自己的特色,笔墨比较秀润。画面云山秀水,用笔秀雅脱俗,没色清淡圆润。而此四条屏则显示了其晚年的一种“熟而后生”的老练,笔墨与设色境界高妙,用笔锋颖幻化,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