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055 清乾隆 白玉桃花源记山子

白玉桃花源记山子
拍品信息
LOT号 6055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桃花源记山子
作者 -- 尺寸 长9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
材质 形制


这是一件典型的清代盛世白玉山子,为带皮籽料,玉质温润。玉料呈圆润三角形状,其两面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景色为题材而琢制。以月亮门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正面从桃花源入口雕起。山子左下角雕出水波,暗示渔人逐波泛海而来。右下角有其小舟停泊,并雕出桃源山之入口,仿若有光。周遭环以桃花林,真有落英缤纷之感。入口再往上,即为山子布局之中心,乃洞门一扇,象征桃源世界。背面而观,便是入园景色。芳草鲜美、中无杂树,右上角刻画阶梯,视线随之而去,仿佛身临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静谧世界中。由此,玉山两面刻画出完整路径,由船舶处、入山口、入月亮门、由台阶入桃源,可游可赏,就天然形体琢成,情景交融,匠心独具。物象的层次、穿插安排,藏露显隐、繁而不乱。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传以生动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势者,乘利而为制也”。
此器采用圆雕、高浮雕、阴刻等技法。线条流畅,雕琢手法多样而富有层次。玉料体如凝脂,细密滋润,宝光四溢,油性佳,密度高。将和田籽料自带的天然黄皮俏色使用,更使其灵韵杳然,秀逸华滋。而洞门的陈设,与藏于故宫的《桐荫仕女》玉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桐荫仕女》亦为带皮籽料,以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洞门半掩,门外右侧站一女子手持灵芝;门内另一侧亦立一女子,手捧宝瓶,与外面的女子从门缝中对视。因所用玉料本为雕碗后的弃物,玉工精心设计,却终成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乾隆对此作品大加赞赏,命人在器底刻御制诗、文各一,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又完璞玉。御识。”御题诗为:“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荫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乾隆癸己新秋御题。”并钤“乾”、“隆”印二方。由题铭可知,这是由清廷的苏州籍玉匠用琢碗剩下的残料琢制而成的,成器时间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秋天。玉工以琢碗剩下的圆洞制成桐荫垒石,以沁处琢成门洞,以示门内的微光,堪称巧夺天工。桐荫仕女图的制作匠心独运,而又能丝毫不露匠气,诗情画意,处处浑然天成,也难怪乾隆帝为之倾倒。本件白玉山子亦是如此,洞门的地方依其大小看应为一枚扳指料,细观之至今还留有金属砣具断裂的残骸,此种工艺痕迹的留存更是为当时的设计构思及制玉工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更显珍贵。
备注:英国家族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