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013 明永乐 御用监造铜鎏金无量寿佛

御用监造铜鎏金无量寿佛
拍品信息
LOT号 8013 作品名称 明永乐 御用监造铜鎏金无量寿佛
作者 -- 尺寸 高18.8cm 创作年代 明永乐
估价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7,360,000
材质 形制

「大明永乐年施」款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在我国汉传佛教中,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是阿弥陀佛十三个译名中的两个名号,每一个名号并不代表一个单独的佛教神格。然而,在藏传佛教中,这两个名号却被分别当成了两尊独立的尊神来崇奉,并被赋予了不同的宗教功用。藏传佛教认为无量寿佛是报身佛,藏语称“瑟巴麦”;无量光佛是化身佛,藏语称“鄂潘麦”。由于功用不同,他们在形象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无量寿佛为菩萨装,头戴花冠,头顶结高发髻,身着天衣绸裙,全身具八种装饰,即发饰、耳饰、首饰、腕饰、足饰、胸饰、肩饰、带饰,两手结禅定印,手心托象征长寿的宝瓶,瓶口开出一朵莲花。无量光佛为比丘装,身着袒右肩或通肩袈裟,周身无任何装饰,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两手也结禅定印,手心托象征不死和智慧的盛满甘露的钵盂。在藏传佛教中,他们的艺术形象比较多见,供奉也较为普遍。本件明永乐铜镀金无量寿佛像就是一尊藏传佛教崇奉的无量寿佛像。 此像头戴花冠,顶结高发髻,耳侧缯带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圆环。面形方正,面容庄严肃穆。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肌肉饱满有力。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有钏躅装饰。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本有的质感。结跏跌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宝座上,双手置脐下结定印,手心托长寿宝瓶。莲花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圆形的连珠;莲花瓣周匝环绕,饱满有力,头部饰有立体感颇强的卷草纹;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文字细劲,书体柔美,为永乐宫廷造像中最为标准的款识。莲座下封藏已无,内膛空空,但膛内规范的形制,褐色的皮壳,座底边缘均匀剁出八个剁口,皆为永乐宫廷造像典型的工艺特征。整体造型端庄,形象生动,比例匀称,工艺精细,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部做工,都生动自然,既符合历史规制,也饱含时代艺术气韵,体现了明代永乐宫廷造像鲜明的艺术和工艺特点。特别是其品相十分完美,堪称明代宫廷造像中的上品之作。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此像表面呈红黑色,好似被火烧过一般,若不仔细观察很容易产生误判。但从局部露出的黄灿烂的镀金来看,其表面未受任何损伤,更没有遭受火烧的痕迹。根据经验和古代造像知识分析,我们认为其表面的红色为过去所涂一层掺有朱砂的清漆,主要起保护表面金装的作用;它原来的色彩应当比较鲜亮,经过数百年的氧化变成了今天枣红的色泽。其实这样的保护方法在过去是十分流行的,尤其流行于内地,许多铜镀金和木雕施金的佛像都习惯采取这样的保护方法,古代工艺称为“罩漆”。而表面泛黑的地方则是年久形成的一层污垢,应当是灰尘和寺庙香火等共同熏染的结果。它的形成与“罩漆”工艺直接相关,因为经过“罩漆”之后,佛像表面便具有一定的吸附力,且烟尘等附着之后很容易与之粘连,岁久即形成黑色的外皮。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实物,经过岁月的熏染,它们的表面也都具有同样红黑混杂的颜色——一种历史形成的,现在难以模仿的自然皮壳。这种皮壳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重要见证,足以证明它所保护和包裹的佛像年代的真实性。 ,(撰文/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明代宫廷造像是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汉藏风格造像,主要用于当时赏赐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艺术、工艺和宗教价值。在过去十余年佛教艺术品市场上,明代宫廷造像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引导市场不断前行。近些年,虽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佛像市场已趋向成熟,不再是明清宫廷佛像一统天下的尴尬局面,一些艺术性、工艺性较强和题材独特的佛像纷纷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导,但是明代宫廷造像的价值和地位已经牢固树立,不可撼动。试想,如果市场上没有明代宫廷造像,如果佛像专项收藏中缺少明代宫廷造像,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缺憾!因此,今后的佛像艺术品市场上,明代宫廷造像仍将作为佛像中的尤物受到佛像爱好与收藏者的关注和追捧,继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