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292 段建伟 2002年作 受伤的拇指

受伤的拇指
拍品信息
LOT号 4292 作品名称 段建伟 2002年作 受伤的拇指
作者 段建伟 尺寸 130×110cm 创作年代 2002年作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小孩:段建伟油画》P98-99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签名:DUAN 2002
段建伟作品中的人物不是孩童,就是青年,没有一丝城市人的感觉。他们个个都心平气和、善良可爱,没有大喜大悲的表情,也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乍一看似乎平静得近乎木讷,但仔细看他们又似乎若有所思,画面好像一个故事中一个场景的定格,不由得观众不跟着画家给出的画面里隐含的心理暗示进行深入思考。
《手指受伤》创作于2002年。画面上,少年左手大拇指受伤,整个左臂被吊在脖颈系着木板的布绳上,但仍有右手揣兜的自在与从容,他一脸淡漠,满眼忧伤,而他身后的平原与村庄不见了,只是一片广漠如浪的灰色山脉,远远地,衬托着这个孩子柔弱的刚强。
这幅画中,集中了建伟早期的幽默和庄严,随着岁月的加减,他在这幅画中还郑重植入了疼惜与神性。或者这么说,是疼惜与神性自己长在了他的画中。由民走向人,由人走向“我”。民和人都包容在“我”里。将“神”请到人间。用心传递日常生活中的神性。也许所有的磨练,都为迎接这一刻的降临。这时的画,梦幻幽冥,宏广神秘,优雅而宁馨,充满自然的暗示与隐喻,又同时深具神性的平实与率真。这时的画者,已不属于任何一派,他深居无法定义与命名的地段,他跳脱于史、论之外,他就是他自己。 
他自己,站在画面上。是一个孩子的形象。温柔敦厚。圆通自足。也许,他想通过这个孩子,来验证自己的童心。那通向深广人性的真正启程。这可能正是他的画,虽不宏大,却有着慑人的力量。
出生于河南的段正渠,对中原大地及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怀有着深刻的情感。如其所言:“我对农民的理解和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那种与生俱来的对土地和生命力量的热爱怎么也改变不了。”在经历了对黄土高原及生活在这一地域农民的深入刻画之后,段正渠试图从风景上寻求变化,从而突破题材和形体的限制,获得更加宽广而自由的表现空间。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艺术家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了一系列与黄河有关的作品。段正渠对黄河的刻画并不局限于表现性的形式处理,而是加入了历史与文化的诉求。在此类作品中,人的身影并未隐去,甚至在一些画面中依旧作为主体表现对象而出现。
艺术家在这些源于传说的画面内容中加入了自身带有想象的象征性演绎。与以渡船为代表的黄河系列的前期作品相比,在《黄河邀帆》及类似内容的作品中,艺术家常常将画面视点拉近,从而近距离表现黄河船工的劳作境遇,突出人物的动势及神态。自从1997年的《黄河夏日》开始,这一系列黄河作品里,段正渠以厚重、自由的笔触,以强烈的表现性形式描绘黄河的浪涛、黄河上空的风云以及与黄河共命运由于黄河不息地搏斗的人们。近半个世纪,在北方、西北(包括河南)已经有过许多倾心于黄河的画家,段正渠只是这一队列中新的一员,但他对黄河的视觉形式处理,使他成为这一艺术史序列中独具一格的环节。段正渠画黄河,不限于表现性的形式处理。他的作品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诉求,但他的成功却在于将这些诉求融入表现性、抽象性的形式创造。使黄河的浪涛风云与他对黄河的感情印象凝结为具有生命节奏的绘画形式。
另外一幅作品《黄河鲤鱼》的画面中,色彩艳丽的鲤鱼硕大、沉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放佛是北方大地历史记忆的化身。在翻滚的波涛中,人纵身跃入,朝向几乎与自己身量等同的鲤鱼展开双臂,作势捕捞。艺术家以厚重、自由的笔触,强烈的表现性形式,以及恣意的想象描绘了黄河的惊涛骇浪、黄河上空的波诡云谲,河中洋溢着旺盛生命力的硕大鲤鱼,以及在风浪中勇敢搏斗的人物形象。其表现手法随意灵活,笔触随情而动,颇具恣肆抒写的意味,视觉冲击力得以强化。作品不仅生动表现了自然环境中的人性,且散发出某种原生态的神秘之感。人与鱼的画面构成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意大利新表现主义画家桑德罗·基亚的作品《背水产者》。所不同的是,桑德罗·基亚笔下硕大的鱼带给人的是沉重与艰辛。背负着大鱼的人尽管粗壮有力,却明显呈现出一种负重感。而段正渠塑造的虽然同样是体量硕大的鱼,但捕获大鱼的人流露出的却是收获的欢喜。
—部分摘自 水中天 《北方大地的“生命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