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446 清乾隆 白玉文殊普贤山子

白玉文殊普贤山子
拍品信息
LOT号 644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文殊普贤山子
作者 -- 尺寸 高20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2,5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著录:《静中观造化——清代宫廷玉雕艺术展》,图24

这是一件典型的清代宫廷画意山子。山子是一种模仿山林景象的摆件,出现很早,虽然唐代有无山子尚无明确的考古证据,但宋金时玉山子已经较为成熟。
明代由于文人雅士的偏爱,玉山子增多,且往往使用优质玉材制作,其题材更加广泛。山石、水草、树木、禽兽、人物和楼阁等无所不有,还有仙佛题材的作品出现。
清代玉山子进一步流行,工艺成就也远超前代。大型玉山多产自扬州,其重可达数吨,雕刻通景式画面,气势磅礴。小玉山仅有十几厘米大小,多用白玉、翡翠琢成,精巧沉静,用于案头陈设。
这件白玉文殊普贤山子,以整块白玉雕成孤山形,山下流水湍急,山前有一窄道盘旋于松石之间。近山巅处有一平坦山崖,文殊菩萨骑跨雄狮立于崖上。山下普贤菩萨合掌而立,坐骑白象回首顾盼,神态温驯。此玉山岩石平如斧劈,是在借鉴宋代马远所创斧劈皴山石画法。玉料形态修长,高度远大于宽度,遂在中部雕凿S形山路,视觉上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整体画面布局疏朗,但因安排得当,丝毫没有荒疏空旷之感,顶部作镂空处理,看去幽深无尽头,仿佛山水画中的留白,显得余味无穷,非精于书画者不能有此丘壑。这种构图格式的玉山子,也见于故宫博物院藏品,可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8》149页,故100715的碧玉拜石图山子。
玉山上圆雕文殊、普贤二菩萨像,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在众菩萨中智慧第一,与象征理德、行德的普贤菩萨同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胁侍,被并称为华严三圣。
清朝皇室崇尚佛教,首尊文殊,康熙皇帝在《御制南台普济寺碑》中讲到:佛氏之教,息心净业,以独善其身。而文殊所愿,在饶益众生。布施以广仁义,持戒以守信,忍辱以伪谦,精进以施敬,禅定以守静,智慧以通理。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道场,故清代皇室对五台山庙宇殿堂大力经营,以至于有顺治帝出家于五台山的传说。藏传佛教首领与清朝皇帝的交往中,也尊称清帝为文殊师利大皇帝。
乾隆皇帝崇敬文殊,曾作《木刻文殊像赞》:是法王子即法王,身非一非二,何疏何亲,如是现象,据狮子背,不见一法,千古无对。五台示迹,国清留踪,成所作智,妙应无穷。扶寸非小,丈六非大,住世度人,云何不可。
备注:台湾藏家旧藏,20世纪90年代购于香港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