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042 17世纪 四臂菩萨

四臂菩萨
拍品信息
LOT号 8042 作品名称 17世纪 四臂菩萨
作者 -- 尺寸 高13.5cm 创作年代 17世纪
估价 350,000-450,000 成交价 RMB 632,500
材质 形制


蒙古,铜鎏金
观赏来源于最早的主动观看,观看先于言语,先观看而后辨认,这种高度升华的辨认方式便是一种鉴赏。观看先于言语,还有另一层意思。正是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这种确立是人对于艺术品的主动行为的初始。, 藏传艺术造像,随着藏传佛教思想的系统传入而伴随的具有藏密风格的造像艺术也逐渐发展并繁荣。这种发展是一种艺术的传统,繁荣是在艺术的共性中丰富发个性凸显。西藏佛教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致力于融合与继承。 , 此尊造像是在清朝时期的17世纪左右发展出来的一种造像艺术风格:蒙古喀尔喀造像艺术。蒙古是指清代漠北蒙古喀尔喀各部所在地区,其造像风格始创于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洛桑丹贝坚赞,世称“丹巴体系”。其祖型源自藏中风格,特征寂静,造型面容端丽,上身躯挺直,肩胸阔实,腰部收敛,花饰精巧。观赏此尊造像,能看到喀尔喀风格造像明显的共性的工艺与艺术特征。这尊造像的完整性表现在保存的状态,与鎏金的完美。在基本的完美程度的保存下,所呈现的就是工艺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造像属密教四臂菩萨,工艺华美,形态端丽,这种工艺的精致,与艺术的特点符合喀尔喀造像艺术风格的共性特点。此尊造型艺术与工艺的美完美结合几乎是毋容置疑的。使观赏者在面对之时几乎无任何审美的障碍。而此尊造像在艺术风格中却蕴涵了具有雪堆白(雪堆白这种造像艺术风格属西藏本地造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罗布林卡的旧藏中有数尊呈现。)造像艺术风格的特征,这种艺术手法表现在此尊造像高大圆实的莲花座上,雪堆白造像艺术在莲花座的风格上借鉴了早期东印度帕拉艺术的遗风。在这两种风格完美结合而创造出的造像艺术自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与艺术环境所造就。早期扎那巴扎尔带领工匠进入蒙古的初期,在藏传造像艺术的渐融与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极为罕见的艺术样式。即是一种艺术的整合,又是一种具有探索式的艺术创造。这种以喀尔喀造像为主体与雪堆白具有华丽样式的帕拉遗风的莲花座的完美结合,使这尊造像在艺术样式与风格的表现上显得极为罕见。是一种简练圆实的雕塑与精微细致的装饰性的巧妙且微妙传达的精美造像艺术品。, 一些突出的艺术家在特殊的环境下,打破传统固定模式的规范,创作了与传统的观念迥异而又不失共性的艺术作品,他们吸收了技法创新的若干精妙的细节而进行整合。而在原则上却丝毫未动摇传统意义的美。而这种巧妙的工艺与艺术的处理也完美的体现在这尊17世纪密教喀尔喀四臂菩萨的特殊审美中。这种特殊不是一种使人游离于传统的审美之外,而是深化传统审美的同时,使观赏者感到出奇且惊叹于这种具有创新艺术风格的造像在工艺处理与艺术表现上的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