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04 于非闇 1944年作 轻紫仙姿 镜心

轻紫仙姿
拍品信息
LOT号 2604 作品名称 于非闇 1944年作 轻紫仙姿 镜心
作者 于非闇 尺寸 68×40cm 创作年代 1944年作
估价 1,0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嫩红轻紫仙姿贵,合是山中寂寞开,九陌风尘肯相顾,可怜空使下山来。甲申春写于玉山砚斋。非闇。
印文:于照
此幅作于1944年,正值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创作盛期。于非闇的花鸟画早期学陈洪绶,后学赵佶,并汲取了民间画法,又融入写生元素,形成华丽典雅的独特风格。在40年代初,他在北平古物陈列所任职时接触不少古代佳作,从中汲取精华,画功更为精进。此画绘杜鹃与蝴蝶,诗题出自北宋诗人刘敝的《杜鹃花》。杜鹃花属于落叶灌木,一般春季开花,花色丰富,花朵繁密,姿容秀美,深受画家喜爱。画面构图简约,一枝杜鹃由左下角伸出,枝叶纷杂,呈对角线贯穿画面,一只蝴蝶展翅飞来,围绕花丛飞舞。杜鹃枝条细瘦,每簇花有三、四朵,拥挤在一起呈盛放之态,亦有含苞未放者,盛开的花朵造型方圆有致,花冠为漏斗形,叶片则为与圆卵形,符合物象的基本特征。花与叶均以双钩敷色法画出,花瓣未施色,仅以墨线勾出,以线条的粗细深浅表现出花瓣的俯仰飞扬之态,然后再以朱砂点染花瓣内侧。叶片以重色染出,与花朵构成冷与暖、轻与重的对比。蝴蝶的刻画尤为精彩,以重墨勾写出翅膀上的纹路,再以石青、淡黄敷染出花纹,造型逼真生动,似闻其翅膀扇动之声。整幅笔致细劲,色彩清润典雅,物象搭配巧妙,以蝴蝶的浓重衬托出了杜鹃的幽淡,渲染出“嫩红轻紫仙姿贵”的诗意,右下侧的瘦金体书题与画面相得益彰。此画既有华丽的装饰性,又有文人画的清新韵致,乃为于非闇之花鸟画成熟期的佳作。
1943年4月,傅抱石辗转重庆,寓居西郊金刚坡后,渐转向绘画创作,尤其是再次回到中央大学任教以后,不久便进入了绘画创作的高潮期。
此时,他的山水画,因为受到奇茂多雾的巴山蜀水的影响,愈加苍莽淋漓;他的人物画,又因为对于顾恺之和石涛的深入研究,而格外具有高古超逸的气息。四十年代中的五、六年间,傅抱石的具有强烈风格的个人艺术风貌形成了,这就是他的颇为爱好者看重的“金刚风韵”。
《水面奇容最不同》,作于甲申,即1944年,正是傅抱石居金刚坡的绘画创作的旺盛时期。傅抱石一生喜爱石涛,研究石涛绘画艺术,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为“抱石”,他创作有多幅以“石涛”为题材的代表作:《大涤草堂园》、《石涛上人像》、《送苦瓜和尚南返》、《仿石涛山水》等等。傅抱石喜欢石涛诗意入画。1942年,傅抱石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介绍自己绘画题材的“第二条路线是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其中提到石涛的一首五绝,“盘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坐,青天一明月,孤唱谁能和。”正是此画画意。傅抱石在自序中回忆以诗歌入画的经过:“这诗有许多人爱读,我也爱读,尤其明了石涛环境的人一定更爱这首诗。我曾画了若干次,有两次的记忆尚新。三月间在中大,有一天宗白华先生到艺术系来,送拙著《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还我,当时他指出这一首,说:‘太好了,我最喜欢,你把它画出来吧!’我说:‘我也喜欢此诗,将来准备试一试。’第三天,我乘滑竿到柏溪分校区上课,从大竹领过了嘉陵江,沿 江边逶迤起伏的小冈峦前进,距柏溪不远了,忽见巍然块石,蹲立江滨,向前望去,薄雾冥茫,远山隐如屏障。我想:若把这块石作为中心,画一人危坐向远山眺望,下半作水景,不就是‘苦瓜诗意’吗?高兴!高兴!回家后,急忙如法炮制,下午四时许便题印完了……”此幅《水面奇容最不同》无疑是作者“曾画了若干次”中的一幅。《水面奇容最不同》中,傅抱石将块石置于画面右下方,虽略施淡赭,而仍巍然黝黑,正是月下山石的形貌。石上一高土,仰望着面前空旷无际的水面上的粼粼波涛,若有所思,青蓝色的月光孤悬空中,斜照在水面上,令水面也反射着清冷的波光。点出诗人与画者“孤唱谁能和”的孤独,“磅礴万古”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