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250 清中期 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匏瓜壶

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匏瓜壶
拍品信息
LOT号 6250 作品名称 清中期 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匏瓜壶
作者 -- 尺寸 长16cm 创作年代 清中期
估价 3,000,000-3,5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0
材质 形制

底款:阿曼陀室
把款:彭年
铭文:饮之吉、匏瓜无匹,曼道人为星甫铭。
参考:《宜兴紫砂珍赏》P94,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清代金石书画家陈曼生喜爱宜兴紫砂壶,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由陈设计样式,杨制作茗壶,被后人称为“曼生壶”,成为文人雅士案头品茗佳器。此紫砂壶扁长,造形端庄,制作严谨,壶流壶把暗接,为杨彭年之风格。
上款人赵钺(1778-1849),原名春沂,字星甫,号雩门,浙江仁和人。清朝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咸宁,溧水知县,江苏泰州知州等职。著有《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据记载,赵钺与陈曼生最早的交游纪年为嘉庆四年,曼生曾为赵钺绘制《华影楼图》以及篆刻“蝉蜕俗学之市”、“赵子春”等印,可见两人私交颇深。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为“西泠八家”之一,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集》、《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艺名昭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也颇具文人的多愁与敏感,其“桑连理馆”的来历就是因为他在厅事西侧发现了一株连理桑,众皆认为是大吉之兆,由想“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乃改其斋为“桑连理馆”,由此曼生之风情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