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392 清乾隆 四力士塔

四力士塔
拍品信息
LOT号 7392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四力士塔
作者 -- 尺寸 高44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0
材质 形制


北京宫廷
掐丝珐琅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本件铜胎鎏金掐丝珐琅宝相花佛塔为造办处珐琅作作品。铜胎,露胎部鎏金,通体以浅蓝色掐丝珐琅为主,由上而下共分塔 、塔身、须弥座及足四部分。塔 火焰、日、月、华盖饰鎏金,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相轮上敛下丰,层层堆栈,共十三级,象征佛教十三重天。塔身为覆钵式,塔肩部浮雕多组鎏金兽面纹,口衔璎珞,前部置一福寿纹佛龛,内供有设色描金佛像。腹部饰有掐丝珐琅宝相纹。须弥式塔座呈方形,分有上下二层,中间束腰,饰有珐琅卷草纹和仰莲纹。方形须弥座则分上下二层,上部平台上刻单层覆莲瓣,座上围栏饰鎏金花卉纹,边饰卷草纹;下部饰仰覆莲瓣,莲瓣挺拔饱满,配列错落有序,边饰卷草纹。底部四面则分别有鎏金天王作负重为足,天王发髻高耸,头戴五叶阿弥陀佛圣冠,以宝珠作顶严,呈忿怒相,面部肌肉鼓起,双目圆睁,细眉横飞,呲牙裂嘴,面部肌肉随之呈现生动神情。耳侧缯带飞扬,所穿布履高度写实,衣袖飞扬自然,长袍翻卷,圆肚露出,动感十足。双手向后,呈蹲跨作负重姿,天王的脸部、圆肚、双臂与双足饰以局部鎏金装饰,予人稳重之感,充满宗教神秘色彩。
覆钵式塔又叫喇嘛塔,其特点是:塔身部分是一个圆形的覆钵体,覆钵之下为一至多层须弥座,覆钵之上则为长大的塔剎。五台山大白塔为典型的覆钵式藏式塔,其他还有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双耳喇嘛塔、青海湟中太平塔、北京妙应寺白塔等。
用料饱满纯正,鎏金亮丽,打磨精细。从形制,用料及工艺来判断,此佛塔应为乾隆期间内务府造办处作品,现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各有一件藏品与本拍品极为相似。(图片1)与乾隆御窑厂烧造之各色粉彩佛塔亦与本拍品形制相类。(图片2)乾隆造办处活计档中有关于乾隆帝亲自参与珐琅塔设计的明确记载,“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现做珐琅塔上四角佛不要。钦此。’”,“十一月二十六日,……将掐丝珐琅塔样上写得咒语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咒语等写得细了,着放粗另写呈览,准时做珐琅月白字或青字。钦此。’”等。
清初帝王深谙政治统御手段,或临之以皇权,凭借雄厚武力扩大其版图;或怀柔以宗教,包容尊重各种信仰与传统,以博取汉族及边疆各族的向心力。因此为蒙藏人民所信奉的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逐步代替萨满信仰成为清代宫廷宗教。流传至今的藏传佛教文物除了文书档案,佛经,绘画之外尚有佛像,佛塔,法器,供具等等。参照故宫博物院的收藏记载而言,这些藏传佛教供器,原本多放置于清宫中的慈宁宫,养心殿,雨花阁,中正殿,亦有供奉于承德避暑山庄和沈阳盛京故宫。
本件铜鎏金佛塔与瓷质、铜质、银质等相比,造型相当少见,今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喇嘛塔其型制、年代与本作几乎相似,可作为比对参考。本件佛塔宝相庄严,錾刻精细,极为富丽华美,鎏金更是增加皇家富贵气质和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应为典型宫廷藏式佛塔,属供养塔类,一般常置于佛前供案上,以示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