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456 清道光 御制黄地洋彩八吉祥西番莲贲巴瓶

御制黄地洋彩八吉祥西番莲贲巴瓶
拍品信息
LOT号 7456 作品名称 清道光 御制黄地洋彩八吉祥西番莲贲巴瓶
作者 -- 尺寸 高25.5cm 创作年代 清道光
估价 3,500,000-5,500,000 成交价 RMB 4,025,000
材质 形制

“大清道光年制”款
本品本品盘口,细颈,圆鼓腹,曲形流,腹下承喇叭形足。口部绘粉彩缠枝花卉纹,颈部以红、黄、紫、蓝四种色彩交错装饰,腹部绘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器里及器底均施松石绿釉,绘工细致,彩釉厚润华美,制作异常考究。色泽虽华丽而不俗艳,柔和自然,符合道光皇帝对彩瓷不得过艳的要求,展现清新淡雅的一面。与嘉庆同类之作比较,无论彩釉与画工皆在其上。底落“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道光时期,国库空虚,朝廷已无力供养青藏地区的密宗上层,一改以往尊崇、优遇的宗教政策,转而采取冷淡和疏远的态度,特别道光皇帝奉行俭德为上的治国策略,对密宗上层领袖的交往一直消极对待,道光一朝三十年对密宗领袖的赏赐仅见二次,分别于道光二年闰三月初八日赏赐达赖喇嘛和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日赏赐班禅额尔德尼,赏赐物品仅见区区十余项,与乾隆嘉庆时期赏赐叠稠,动辄上百件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道光皇帝登基以后,厉行节俭,诏戒宫内“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美,耳目勿为物欲所诱,居处勿为淫巧所惑”,此风所至,御窑厂每年烧造瓷器数量锐减,烧造经费亦日渐缩减,据清内务府奏案“自道光二十八年为始,不得过两千两之数”。以御窑厂每年进贡的上色圆琢器为例,道光四年为5018件,十四年为4682件,二十二年为4814件,二十九年为1265件,三十年为1214件,表明道光每年御窑所出根本难与乾隆时期相比,圆器(盘碗之类)与琢器(瓶罐尊之类)之总数也只是在五千件左右,后期还速降为一千多件,而琢器往往是烧造最少。嘉庆时期所烧制之御瓷圆琢器之间的比例约为22:1,若以此类推算道光时期每年正常循例烧造琢器应在二百件左右。道光一朝三十年,上色琢器烧造总量应是在六七千件左右。而保存至今能在私人收藏界流通者之数量也极为有限,除去常见之器类如赏瓶等,造型、纹饰颇具风格者更是寥寥无几。
此类贲巴瓶,于清代佛教法器中烧造本就罕有,然黄地粉彩者在馆藏与市场流通中,则多见乾隆、嘉庆一朝例,可见一例乾隆者,于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售出,编号1148;嘉庆例在国内外拍卖中亦罕有几例,可见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编号528。唯独本品之道光作品,翻检公私收藏仅见唯一,应为孤品。
备注:
1.胡惠春旧藏;
2.五台山人旧藏;
3.中国嘉德,2011.05.22,Lot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