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762 张晓刚 1995年作 大家庭:灰色背景的女孩

大家庭:灰色背景的女孩
拍品信息
LOT号 3762 作品名称 张晓刚 1995年作 大家庭:灰色背景的女孩
作者 张晓刚 尺寸 70×50cm 创作年代 1995年作
估价 2,200,000-3,200,000 成交价 RMB 2,760,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 P77 香港汉雅轩画廊 2004年版
《湘江北上——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集》 P112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签名:张晓刚 Zhang Xiaogang 1995
展览
2004年 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 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2014年 湘江北上——谭国斌与中国当代艺术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 长沙

构成近期作品的因素,除了历史和现实所赋予我们的复杂心理外,直接的灵感来源出自私人家藏的旧照片,以及中果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碳精素描画像”。

我无法说清楚些经过精心修饰后的旧照片究竟触动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哪一根神经,它们使我浮想联翩,爱不释手。也许正因为处在今天的时代中这些旧照片已不仅仅给人某种怀旧心理的满足感,也许它们所呈现出的某种单纯直接而又充满了某种虚幻的视觉语言方式,验证了我对高深莫测的样式主义以及虚夸的浪漫主义的厌弃心理?同时,旧照片和碳精画像一类的图标语言,体现出我非常熟悉而又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其中包含着中国普通人长期以来所特有的某种审美追求,比如模糊个性而强调共性,含蓄,中性而又充满诗意的审美特性等等。

——张晓刚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个意义非凡的时期。极度压抑却又异常疯狂的七十年代已然渐渐远去,充溢着深刻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八十年代还在激扬,而进入九十年代,一种现实与过去之间的差异感以及对于以往那个时代的怀旧情怀开始慢慢萌发,并弥散开来。于是,在艺术的维度上,“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新具象”等纷纷占据着艺术地图上的重要位置,并呈现出不断拓展的态势。在它们身上,具有反叛八十年代现代主义思潮的新文化倾向,也饱含着冷眼看待现实和人生的含义。艺术家在自己所面对的无聊生活、庸常现实面前,肆意建构着自己的堕落、冷漠、无奈、自嘲、讥讽,甚至泼皮,却无不隐隐显现出对于逝去那个时代的“铭记”。

在这其中,张晓刚的绘画显得冷峻而平淡,却深入到对于“回忆”的切实洞察之中。1993年,张晓刚回成都老家探亲,并无意在家中发现了一些陈旧的家庭照片。它们令张晓刚迅速“梦移”到照片中的那个年代,也让他为“失忆”与“记忆”之间的差异而倍感震撼。从此,老照片成为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的视觉源头,也因而促成了张晓刚在艺术图式上的重要转型。

创作于1995年的作品《大家庭:灰色背景的女孩》是“血缘-大家庭”系列在某种程度上的延续和变体。它由“大家庭”系列中家庭合影的多人形象转换为个人的单体形象,也从关注家庭变迁的视角转变为个体在时空中的衍变。在《大家庭:灰色背景的女孩》中,张晓刚以一张非常富有年代感的照片作为参照。画面中,灰暗的纯粹背景,一个女人正襟危坐在人们面前,在她身上,处处透露出中国解放初期社会环境、意识形态所聚合而成的集体审美意识在个人外在形象上的显现:散发着中国古典气息的发型,简单朴素的妆容,被改良之后、带有某种统一化样式的女式西服,西服上露出整洁领子的白色衬衫,无不让人穿越到那个过往的年代中去。当然,流露出年代感的还不止这些,个性压抑而略显呆滞的神态,平和而透露出坚毅的眼神,积极客观向上的精神气,甚至是照片中摄取人物的格式,都以“个体化”的方式映现出一种公共化的标准,一种在本质上基于意识形态的标准。正如贾方舟认为张晓刚的作品能够唤起国人的某种视觉经验,同时也契合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文化想象,“从观念的理解角度看,张晓刚作品是伴随图像共生的,这种实时性既可以让本民族的视觉经验迅速找到落脚点,而且也可以让文化背景相异的解读者迅速捕捉到一种合乎逻辑的感觉结论。”总之,《大家庭:灰色背景的女孩》是私密化的,也是公共性的。它能够带你迅速折返至曾经所见的时代,以及自己所曾见过的、那个年代的照片中,只有脸上那块淡黄色的光斑提示着某种“当下”的介入。

同时,在张晓刚看来,“艺术”首先是以“问题”作为前置的,“我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古为今用?我们的过去和现在是多么不同!许多人感到迷茫……过去和现在之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是今天社会中的主要问题。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它使生活充满了乐趣。当然每个人都想忘掉过去,只留下那些美好回忆。”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走向,让社会渐趋淡化了以往时代的思想禁锢和生活模式的一体化,但同时也丢掉了它自己的特性。而当现代化的中国处于日新月异的极速变化时,也是基于某种创伤的因素所致,人们同时开始陷入到一种对于“过去”的集体忘却之中。

由此,可以说,在《大家庭:灰色背景的女孩》中,游丝般地贯穿着张晓刚所察觉和认知到的三层矛盾:“私密”与“公共”的矛盾,“过去”与“现在”以及“忘却”和“记忆”之间的矛盾。因此,与张晓刚其他同类型的创作一样,《大家庭:灰色背景的女孩》中包含着对于私密生活遭遇公共化的内省,对中国“故去”社会特性的回溯,也是对“集体记忆”的重新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