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76 元 观音

观音
拍品信息
LOT号 5076 作品名称 元 观音
作者 -- 尺寸 高142cm 创作年代
估价 6,800,000-9,800,000 成交价 RMB 7,820,000
材质 形制


中原
合金铜
来源:香港佳士得 2002年4月20日 Lot 702
此尊元代青铜观音坐像体量极为震撼,且铜质精良,造型大气沉稳,极具时代风貌。此尊观音面庞圆润,神态柔和静穆,头戴花叶宝冠,中间饰化佛,上身着双领下垂式天衣,内着袈裟束于腹前,天衣与袈裟边缘均浮雕精美莲花卷草纹饰,胸前佩童子拜观音图圆形配饰,并以之为中心饰伞状连珠式璎珞,为元代菩萨造像之典型样式,观音双手结禅定印跏跌坐于仰莲高台基之上,莲台分上中下三层,均由单个莲瓣组成,且每个莲瓣均浮雕精美阿弥陀佛小像,莲座下方亦浮雕渡海观音之佛传故事,整体雍容华贵,精美异常,可谓气势撼人。
元代,我国重新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带来了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与融合,也带动了佛像艺术的新成长。元代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而对其中的佛教尤其崇重,使得佛教与佛教美术再次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元代藏传佛像艺术的传入为内地佛像艺术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内地佛像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也极大的促进了汉藏佛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这一时期的内地传统造像延续了宋代的写实之风,但在整体造型上比宋代有气势,躯体浑厚,肌肉饱满,姿态舒展,体量硕大,雄浑中体现了元代强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风貌,进而影响了明代内地造像的风格,成为其雕塑语言中重要的范本,同类观音造像延续至明早期之范例可参考黄春和著《汉传佛像时代与风格》第204页,图222。
此尊造像即为这一时期雄浑气势的代表作,从其铜质与风格看,应为南方作品,而考虑其材质与体量,非一般民间所能为,应当为重要寺庙专门铸造。其面相宽大,躯体壮实,汉地风格十分明显,如与开封博物馆藏水月观音菩萨像相比,二者在面容与气势上当属同一时间之创作,而开封博物馆造像则带有更明显的藏式风格,此尊在帽冠、衣纹、璎珞等处仍保有较为强烈的中原特色。同时,在其周身所囊括的图像信息中可见多处世俗社会崇信的题材,如其胸前所悬坠饰的题材应为“童子拜观音”。这一典故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经中提到善财童子,每次参见善知识和菩萨时都会双手合十,顶礼膜拜;在莲台下方正面亦浮雕渡海观音通景图,其中表现的山、海之元素可能来自《华严经》与《妙法莲华经》中关于观音现身说法、救海南的南印度落珈山,刻绘生动细腻,充分体现了佛教在当时给予信众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