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38 郑板桥 1762年作 七贤图 立轴

七贤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538 作品名称 郑板桥 1762年作 七贤图 立轴
作者 郑板桥 尺寸 193×114cm 创作年代 1762年作
估价 15,000,000-25,000,000 成交价 RMB 31,625,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1.《中国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览》(图录)编号83,香港,1985。
2.《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图21,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4年出版。
题识:柴庵先生宰潍县,多惠政,至今有吴公七贤祠,七贤而独称吴公,盖重吴也。燮宰是邑谒其祠,葺而新之,在县西五十步不远,故得常至而拜献焉。玉树亲翁索予画,因写七竹以比七贤,亦以见贤者之必有后也。乾隆二十七年,岁在壬午三月既望,板桥弟郑燮拜手。
钤印:郑燮之印、潍夷长、丙辰进士、橄榄轩
鉴藏印:杨氏馔清珍藏
展览:1.“中国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香港,1985年。
2.“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4年3月27日-6月6日。
说明:1.题识中所言及“柴庵先生”即吴甡。吴甡(1589-1670),字鹿友,号专愚,晚年号柴庵。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天启元年(1612)任山东潍县知县,崇祯初年任御史,崇祯十五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著有《柴庵疏稿》、《安危注》 等。
2.“杨氏馔清珍藏”应为杨世盛藏印。杨世盛,字子仪,又字馔清,号企椒,又号鸣谦。著名兴化“万顺号”南货行第六代业主。喜结交达官文士,富收藏。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七竹节千霄 不为世俗屈
——赏郑燮《七贤图》
中国画墨竹始于五代。至北宋,文同、苏轼皆为大家,墨竹从此兴,于墨梅、墨兰、墨菊合称“四君子”。元代尚墨竹,画家中能画竹者几近半数。清代画竹高手,首推郑板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其中诗、书、画堪称“三绝”,板桥所绘之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月光,月影中”。又经过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因而能“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秦祖永《桐荫论》)。他画竹,四十年来从未间断过,他对画竹的“意似”做过准确精辟的分析:“盖竹之体,不为俗屈。”郑板桥画的竹不特为竹子写神,却豪迈凌云,他笔下的竹竿三俩,枝繁叶茂,清瘦俏劲,挺拨向上,富有节气,倚岩而立、杂石而生,苍劲豪迈。
本幅为板桥七十岁所作《七贤图》,描绘修竹七枝,以七竹比喻七贤,竹姿疏落有致,竹节傲然挺立,具有一种刚正和倔强不驯之气。图中所绘墨竹七枝,其中有二竹与五竹交错,伸延直出画外,三竹竿用浓墨,四竹竿用淡墨,前后交迭,虚实相生,此所谓:“一竿瘦”,名曰“细竹”,细而不弱,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具有“清癯雅脱”之美。竹叶呈“介”字“个”字,浓淡相宜,干湿并兼,疏密相间,极富变化之妙。左方长题,是板桥所创的“六分半书”,关于六分半书的特点,板桥曾自言:“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 四行书法用笔刚柔方圆兼取,错落有致,穷极变化。
本幅《七贤图》曾与1985年展览于香港中国文物集珍 — 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并出版入该图册,此作原为攻玉山房主人叶承耀医生旧藏。叶承耀,祖籍福建,1933年生于医师世家,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伦敦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1965 年学成归国行医。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专注于艺术品收藏,是著名香港收藏家团体“敏求精舍”成员,30多年前已在香港古典书画收藏界享负盛名,其顶级明式家具珍藏蜚声国际,2004年他在香港艺术博物馆举办《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展览,共展出历代名家书画84件,印刷成册,件件质量极高,其中就包括了这件郑燮《七贤图》。
如今此作经悠悠250余年历史,品相仍保存精良,纸墨如新,观之,“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真乃神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