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606 王郁洋 2007年作 人造月

人造月
拍品信息
LOT号 4606 作品名称 王郁洋 2007年作 人造月
作者 王郁洋 尺寸 直径400cm 创作年代 2007年作
估价 70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2,070,000
材质 节能灯泡、金属支架 形制
出版
《中德交流年》 德国文化部 2007年版
《中国!中国!中国!》 Silvana Editoriale S.p.A. 2008年版
《中国青年媒体艺术展》 宁波美术馆 2009年版
《代码生活与代码连接 ——奥林匹克文化交流展》 加拿大文化部 2010年版
《延展生命-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中国美术馆 2011年版
《ON | 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 P27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年版
《王郁洋2001 ——2013文献》 东八时区 2013年版
《选择:中央美院的六个案例》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3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3年版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年版
《China:The New Generation》 P144 Skira Editore S.p.A. 2014年版
《开今借古──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 龙美术馆出版 2014年版
《王郁洋 :今夜我为何物》 P78 Flash Art Books 2016年版

版数 4/5
展览
2007年 “德国之夜”文化交流展 北京工人体育场 /北京
2008年 和流体——全景户外开幕特演 上海电子艺术节/上海
2008年 中国 中国 中国!!!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佛罗伦萨/意大利
2009年 中国 中国 中国!!!塞恩斯伯里视觉中心美术馆/英国
2009年 虫洞——王郁洋个展 博而励画廊/北京
2009年 中国青年媒体艺术展 宁波美术馆/宁波
2010年 虫洞——王郁洋个展 Perth Horse Cross/英国
2010年 代码生活与代码连接——奥林匹克文化交流展/温哥华/加拿大
2013年 ON | 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实验艺术展区 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4年 开今借古──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
2015年 王郁洋:今夜我为何物 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
奖项
2010年 国际艺术家提名作品奖,德国

灯的秩序,月的形状,冷白的光,凭籍一万个节能灯具和大功率的电源制造了一个月亮的联想,让人们在现代文化的场所中享用自然天象,替代已经失落了的“月光”的质量。

上世纪90年代,网络的普及化造就了人们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事件信息开始如洪流般涌入中国,打开了中国艺术家对于传统学院系统之外的各种想象。王郁洋作为70年代末出生的艺术家正是属于受到这一信息爆炸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代。除了作品出现的更加复杂多样的媒材之外,更是大量地使用新媒体(如录像、电、风机等)在其作品之中。而不断全球化的信息共享也让作品自身的区域属性日渐隐去,从符号转化为观念,甚至滋生出在与外来信息碰撞之后的全新意识。

《人造月》即是在王郁洋对中国神话“嫦娥奔月”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双重质疑之下创作的作品。与其同时期创作的影像作品《再造登月》(艺术家将模拟翻拍的登月视频与美国NASA公布的登月影像并置展示)不同,《人造月》并非直观地、蓄谋地直指“登月”这一概念的真实性问题,而是通过巨大的球体装置和晕眩的强光视效,将月球以及人类对于月球的种种想象和欲望以近乎粗暴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解构的态度消解一切浪漫的想象,又以再造的形式重构奇幻的错觉,将结论无限开放给每一个站立于作品之前的观众和所有可能产生的解读。

王郁洋把科学或是人类社会学的逻辑融入艺术的思考,以艺术之名来重建人类对于科技的梦想或欲望。《人造月》被艺术家用超过一万只灯泡和灯管创造了出来,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的空间里。4米直径的体积,和一万只灯泡所制造的强光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近观看时所引起的视觉晕眩更是让观者对这一作品产生了如朝圣般的敬畏——一如人类的祖先敬畏月亮一般。月亮的阴暗背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视角的发光体;同时,它不再是一个反射太阳光的“依附式”存在,而是演化成为了一个自主的、强势的光源。《人造月》似乎是在现代科技打破了人们对月亮的幻想之后,再以科技的手段重新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信仰——巨大、强势、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