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52 傅抱石 1961年作 湘夫人 立轴

湘夫人
拍品信息
LOT号 2652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61年作 湘夫人 立轴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86×47cm 创作年代 1961年作
估价 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1.《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00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第90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府联合出版,2004年。
2.《傅抱石全集》(第4集),第96-97页,广西美术版社,2008年。
3.2008年新华美术中心台历。
4.《新加坡秋斋藏画》(卷2),第124-125页,新华美术中心,2010年。
题识: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九六一年大暑金陵并记,傅抱石。
印文:抱石私印、往往醉后
展览:1.“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00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江苏省美术馆,2004年8月25日—9月6日。
2.“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10月。
3.“新加坡秋斋藏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4月。
说明:此作原藏者为新加坡著名藏家张庆重。
傅抱石先生对《湘夫人》的表现也有历史性的风格变化,不同时期画面人物的面孔、身姿比例都会有些许区别。四十年代,他是受到了郭沫若的影响,配合抗战,表现爱国主义,体现屈原的爱国精神。从四十年代早期开始画九歌中的人物,那个时候看他画的湘夫人、湘君等人物都是面有愁容,带着哀伤的情愫,这是和当时抗战时期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到了六十年代,他再画湘夫人,时代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傅抱石先生把湘夫人作为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他心目中美女女神的形象描绘,所以他尽量把湘夫人画的丰满、美丽。从身姿比例上来看,四十年代头部更大一些。到六十年代后以后,湘夫人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相对更匀称一些,更合乎人们正常比例。这是他画湘夫人、湘君很突出的例子,身体更丰满、更美丽,是优美的、健康的特征。1961年所画的《湘夫人》,画面许多落叶自天飘散,落在湘夫人身上,降在湘水上,这意境取自于屈原的《九歌》之《湘夫人》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非常洒落的一首诗,所以诗意和画面相映成趣,真是非常难得。
—萧平

张庆重(1910-1992),字希川,福建南靖人。漳州高中毕业,成绩优异,1929年出国谋生,客居他乡。在印度尼西亚、香港、新加坡创建实业,经营船运,成功发达。海外生活几十年,心系祖国,为抗战、为家乡建设捐物。同时,他热爱艺术,特别喜爱传统中国书画,自70年代末,他走南访北,结识多位知名画家,与他们谈今叙古,探求艺术,成为知己,并有缘收藏了数百件近现代当代名家书画作品,为一代收藏大家。

洒落的诗情 典雅的女神
——傅抱石《湘夫人图》

六十年代,宋振廷先生评价抱石大师的画说“这几块墨就是他想要表现宇宙自然的形态,原始的精、气、神”。听起来似乎神秘,既能意会,能否言传?早在三十年代,抱石先生就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形式。画家应该把自己(人)和造化(天)浑然融解,无所谓天,也无所谓我,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运之于笔,这即是昼。”又说:“(艺)即(道)”。先生认为“这种文艺观、天道观二位一体的思想”经秦汉时代的渐变,到了东晋时代便开起花来。

湘夫人是屈原名篇《九歌》中的《湘夫人》一文的主人公,相传是舜的妻子,其人忠贞有格,是传统中国女性美的化身,被后世尊为女神。1942年,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当时傅抱石随同郭沫若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思想方面受到郭不少影响,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傅抱石开始了屈原像和《九歌》人物创作。据考证,傅抱石的第一幅《湘夫人》创作于1943年12月17日,当时日寇强兵压境,这天他读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时,不禁神情悲悯,在此情境下绘制了一件《湘夫人》。此画后来赠与郭沫若,郭沫若又将它转赠给周恩来,此画现藏于中南海。从此,傅抱石不断涉及“湘夫人”创作,从此幅款识“连日写湘夫人,此较惬吾意”亦知,傅抱石热衷于“湘夫人”创作,此幅是从多件中挑选其满意之作保留下来。

此件《湘夫人》目含深情,襟怀洒落,超然脱俗。画中湘夫人仄身侧立风雨中,淡墨勾勒体廓,人物线条采用了六朝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法,线条细长而柔韧,绝无粗细轻重之变化,且圆笔中锋行之,绝无方折,衣纹转折处皆作弧形圆转为之。湘夫人侧身凝望间,眼眸中噙着的是渴望与思念,眺望远方的目光中写满了对夫君的思恋和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同时又让人们看到了理解和支持,以及她内心的坚强和刚毅,傅抱石用他手中极具诗意的画笔引领我们进入女神的心灵世界,让观者为画中女子执着深邃的情感和女性特有的文雅风韵而心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