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92 李可染 清漓帆影图 镜心

清漓帆影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692 作品名称 李可染 清漓帆影图 镜心
作者 李可染 尺寸 69×44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000,000-4,000,000 成交价 RMB 5,17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此清漓帆影图,吾于一九七二年夏日在阳朔得稿,并重写之。可染时在北戴河紫藤宾舍。
印文:可染、李
说明:2014年,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将经鉴定的李可染真迹作品进行编号并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官方网站(www.likeran.com)“李可染艺术库”中。此作品通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认定,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库”中,作品唯一认证编号为:LKRAF-L-00815

自1954年春,李可染开始走写生探索的道路。与张仃、罗铭一起,由北京《新观察》支付的一百元稿费,赴江浙皖等地(无锡、苏杭、富春江、黄山)进行了三个月的旅行写生。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以自勉。同年9月,在北京北海公园悦心殿举行了三人水墨写生画展。李可染展出《家家都在画屏中》、《春假中的中山公园》等作品40件。这是他通过观察大自然来改造中国画的首次写生活动,成为他酝酿了多年的中国画革新的爆发起点。起初的写生他仍然沿用传统的笔法,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笔墨技巧,松树枝杆的披法以及山石结构的线条、着色、构图等都原有的笔墨程序。1956年由陈大羽、黄润华陪同,历时八个月,经江浙皖等五省李可染历经万里写生行程,写生二百多幅。从此,由“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1957年李可染与关良同访东德,历时四个月,作欧洲风景写生数十幅。这次访问虽然作画不多,但对李可染一生的艺术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访德期间,他和关良不仅在德国艺术科学院举办个人画展,而且还参观了德国许多艺术博物馆,特别是位于西柏林的艺术博物馆。在这次参观中,他吸收了西方印象派“色彩”与“光”的关系,来处理画面的整体感。以解决画面“散、乱、花”的问题,以求明暗层次和色彩的统一,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东德之行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创新的基础,对他后来采用西画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后在1959年春,与颜地同赴桂林写生,作画二十余幅。5月,又带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生到颐和园写生教学。这一时期大量的写生实践,使他对多层次逆光画面效果的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西方绘画注重感性真实和对象特色与中国画的笔墨相融合,破除了传统山水画的老程序,给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颇具现代特色,有着明显的创新意识,从而使李可染的写生面貌有了新的改观,使之艺术风格逐步走向成熟。

在远游写生过程中,李可染对漓江倾注的感情最深,由漓江而化出画稿后来成为李可染创作的重要来源。李可染从1959年开始画“漓江”,一直到1989年。从漓江之形、到漓江之神、最后是漓江之韵。此幅《清漓帆影》,可谓“李家山水”漓江题材的标准件,南宋山水有“马一角,夏半边”的说法,李可染此作就是真正的半边构图。虽然中心在画的左半边,但是右边安排的一组画法精致、排列考究的帆船,如四两拨千斤,平衡了整个画面。整幅笔老而秀、墨苍而润,重墨如盘、轻墨似烟,水墨结合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渲染出漓江烟雨迷蒙的诗意氛围。

李可染从1959年开始画漓江,一直到1989年,前后三十年。从画漓江之形,到画漓江之神,最后是画漓江之韵。他笔下的漓江山水,越画越洗练,越画山体越高大,越画造型越单纯。到了这个境界,白纸对青天,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你说他画的是山?是石?还是几块清清苍苍的古玉?笔老而秀,墨苍而润。焦墨飞白,似不经意中留出山岩幽光;浓墨飞溅,粗服乱头中率意潇洒;重墨如盘,严谨造型中收拾整体;淡墨如玉,空灵透明中层次无尽;轻墨似烟,清光无滓中韵味隽永。水墨山水画至此,豪华落尽,墨韵无穷。
——王鲁湘
从题款看,这幅《漓江边上》是依照旧稿所作,并不是实景的描摹,而是一种忆写,因此艺术的成分要多一点。作品绘漓江一处截景,虽然形制上不是很新,但表现上则十分新颖。另外,画面右边作大块看似留白的漓江水景,与左侧浓墨色块形成强烈对比,将山体的深度感和博大感置于画面之外,而气势则渗入画面之中,十分独到。些许帆船与三两竹筏在江面上游弋,景物显得更为空灵、剔透,给人以一种清新而畅快之感。

李可染的绘画特点有“三新”,即笔墨新,他把硬笔、素描的效果运用到了中国画中去,并采取了再积墨法,这种方法相对黄宾虹的积墨法而言,层次更为多变,因此产生了更强烈的厚重感和体积感;构图新,采取了鸟瞰、平视、远景近写的构图模式,以大观小、小中见大,同时还融会了篆刻艺术中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构图理念,使“李家山水”独具视觉魅力;题材新,表达的主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为基础,取舍而成,所以让观者感觉似曾相识,很有亲和力。由此看这幅《漓江边上》,则充分体现了李可染的各种创新手法,是李可染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