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14 徐悲鸿 1942年作 天马六骏 镜心

天马六骏
拍品信息
LOT号 1714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2年作 天马六骏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94×177.5cm 创作年代 1942年作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89,7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已知著录:《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作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题识: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为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壬午春间,归至昆明,曾为王振宇君写群马,既成颇自喜。秋将尽,在中央大学课徒反其形再写之,未能过原作也。悲鸿。
印文:东海王孙、徐
展览:1.“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香港保利艺术中心,2018年3月27日-4月2日。
2.“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4月25日-5月10日。
3.“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上海宝龙美术馆,2018年5月15日-5月31日。
说明:1.20世纪四十年代,一位苏格兰飞行员和妻子来到中国援助抗日,49年直接从徐悲鸿处购买下《天马六骏》,后这件传奇作品被藏家储存于伦敦著名经营东亚艺术的Sydney L.Moss有限公司库房,因几十年中并未对外展示,所以品相极佳。
2.本作计划收录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徐悲鸿全集》中。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近现代书画部工作人员。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需要交纳的竞投保证金为人民币500万元,请您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徐庆平(徐悲鸿之子)评徐悲鸿《天马六骏》:
《天马六骏》构图非常用心,奔跑的六匹马并不是齐首并进,它们是前后错落的,两匹半是全露出来的,其他的被挡在后面的,但六匹马的头颈、躯体和四蹄、马尾都有变化区别,通过大角度透视,马最美的奔跑瞬间,顶天立地造型,你可以感受到画面的一往无前的震撼逼人气势,比千匹万匹马更有艺术表现力,和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的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画完这幅《六骏》后,父亲在画面左下部题写了一段长文,古代《天马歌》全段文字,写得非常精彩,错落有致,行文从右至左,由上至下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气息连贯,高古飘逸。父亲的书法水平有极高的造诣,林语堂曾经把我父亲写给他的字作为他女儿学习书法的范本。
我看《天马六骏》的实物品相非常好,由于一直被保存于画筒,常年不见阳光,画面上一个霉点都没有。用色非常丰富,你看看棕色的马,白色的马,赭石色的底面,即使这么多年过去,这些颜色还没有变,没有掉,依旧如新。
父亲对自己的画作严格要求,若画上有一点地方不是尽善尽美,他将不会让画作留下来。《天马六骏》超过了许多公立馆藏的、民间珍藏的徐悲鸿画作,是父亲画马作品中最顶级的,与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六骏》可以等量齐观的,是他的代表作。

《六骏图》不同版本及其他
红 梅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艺术史博士,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徐悲鸿大展策展人。
徐悲鸿是建构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关键人物,作为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在油画、素描、国画等领域为后人留下一座宝库,尤其是他笔下的马,无论是单匹傲立,还是群马狂奔,都早已与齐白石的虾一起,成为深入中国人民内心,雅俗共赏,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此次重点探讨的《六骏图》即是一件典型的作品。这件作品在徐氏以马为题材的作品中深具特殊性。

一、徐悲鸿画马的几个阶段
人们都知道徐悲鸿画马一绝,具有原创性,被谢稚柳赞誉为继北宋李公麟之后,画马最佳者。徐悲鸿对马的形象自幼偏爱,初从吴友如《点石斋画谱》临摹,后追摹郎世宁,积累前人画马经验,代表性作品如1919年春为答谢上海哈同花园仓圣明智大学校长姬觉弥赠送的一千六百块银元而回赠的《三马图》。之后留学法国及游学德国期间,画了大量马的写生,并观摩、临摹了大量欧洲古典大师的作品,其中不乏有骏马造型之作。归国后半年,徐氏即以写实主义手法开创中国现代意义的大型历史题材油画《田横五百士》,此开山之作中刻画了一匹西方古典主义审美趣味的骏马作为田横的坐骑。1931年,徐氏又以骏马为主题构思了一幅《秦琼卖马》的素描稿。同年还创作了第七个版本的国画《九方皋》。上述作品中马的造型总体上还倾向于欧洲膘肥体壮一类,徐氏个人风格尚未形成,但某种意义上说,《九方皋》中已经流露出徐氏后来“群马图”这一典型图示的某些雏形。
“群马图”在徐氏作品中主要以“六骏图”、“三骏图”、“双骏图”为主要图示,其中“双骏图”主要用于友人婚贺,以一黑一红,一健硕一挺秀,顾盼并驱为典型构思,寓意新婚夫妇相伴相携,似天马般比翼双飞;“三骏图”主要用于抒怀,有动有静,变化组合丰富;而“六骏图”又是徐氏“群马图”中之典型,群马之形象深入人心。对于“六骏图”在何时形成徐氏典型图示的研究,将具有艺术史意义。
二、《六骏图》的不同版本
此幅《六骏图》上的款题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徐悲鸿悉数照录西汉武帝刘彻的第二首“天马”赋,全诗如下: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为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这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1年得大宛国汗血纯种宝马而作,并赐汗血宝马为“天马”。
徐悲鸿款题的第二部分:“壬午春间,归至昆明,曾为王振宇君写群马,既成颇自喜。秋将尽,在中央大学课后反其形再写之,未能过原作也。悲鸿。”另钤印二枚,白文:“东海王孙”,由著名“印丐”寿石工夫人宋君方所制,朱文:“徐”,由著名印人简经纶所制。
上述款题中的“壬午春间,归至昆明,”指的是1942年1月,徐悲鸿为避战乱从新加坡归国,经由滇缅公路抵云南,先在大理,于5月初至昆明,在武成路华山小学大礼堂举办抗日劳军展,展出作品百余件,其中重要作品有《九方皋》、《愚公移山》、《群马》。这里的《群马》图,当是此款题中所说“曾为王振宇君写群马,既成颇自喜”,可见他对自己创作的这幅“群马图”非常满意。徐氏在当年6月下旬离滇返回陪都重庆,继续在沙坪坝的中央大学任教,因此有款题中的“秋将尽,在中央大学课后反其形再写之,”之说。
我没有见过徐氏款题中所说的创作于1942年春的“群马图”,我将之称为“王振宇”版,但是根据徐氏在这幅我称之为“汉武帝天马版”的款题推断,“王振宇”版上应该题有同样的汉武帝天马赋及“东海王孙”白文印和“徐”朱文印。我的推断主要考虑到当时中国时局以及王振宇极为特殊的身份,款题西汉武帝的天马长赋,较吻合王振宇当时特殊的身份。至于两方名章:“徐”氏“东海王孙”,则可窥见徐悲鸿对王振宇的态度。
与这幅“汉武帝天马版”创作于同一年8月酷暑的《群奔》图,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藏,我称之为“杨德纯版”或“徐馆版”。这幅作品上的款题:“壬午大暑,悲鸿居良风垭杨兄德纯斋中。”钤一枚白文印:“东海王孙”,此印与“汉武帝天马版”上的印为同一枚。杨德纯,民国时期贵州省军界要人,徐氏在重庆时曾短暂居住于杨氏在重庆良风垭的别墅内。这一版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最为著名的“六骏图”,恐怕也是徐悲鸿作品中曝光率最高的一幅作品。
根据李松先生《徐悲鸿年谱》和王震先生《徐悲鸿年谱长编》,这一年,徐悲鸿以马为主题创作的作品达10余幅之多,其中可归到“群马图”的“六骏图”就有上述三个版本,我分别将之命名为王振宇版(1942年春)——杨德纯版(徐馆版)(1942年大暑)——汉武帝天马版(1942年秋末)。从某种意义上说,1942年,可以说是徐悲鸿形成自己画马独特艺术风格与面貌的关键年代。
三、汉武帝天马版《六骏图》的艺术特色
这幅“汉武帝天马版”《六骏图》与杨德纯版(徐馆版)《群奔》接近,较能够代表徐悲鸿“群马图”的最高艺术水平。
徐悲鸿马的造型在艺术史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和审美取向,具有很高的原创性,因而被谢稚柳赞誉为继北宋李公麟之后的又一位大家。
徐悲鸿马的造型,在我看来,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标准与趣味,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马的头部、胸部、臀部、马鬃和马尾这几个部分的造型选用西方马匹的体格特征,强调马的雄壮、健美等倾向于崇高美的特质,而马颈、马的四肢、马腹、马腰这几个部位,在造型上则有意拉细、拉长,使之变得轻盈、飘逸、挺拔、秀雅,透露出谦谦君子,玉树临风式的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审美意蕴。再加上徐氏独有的以西方写实主义造型规律进行笔墨组织的独特语言,率笔勾勒加大写意渲染造型,每一笔每一墨,既符合体积、比例、质感、透视、空间等西方造型规律,有又东方笔墨情趣和独立的审美意蕴,从而达到雅俗共赏。
徐悲鸿马的造型还有一个特征:除了目前藏于徐悲鸿纪念馆,创作于1931年的《九方皋》中的黑色骏马套有红色缰绳外,目前还没有看到过其他徐氏马作品中有系缰之马。徐氏无疆之马,可以看做是一种象征,一种充满自由、拥有自由的象征;一种充满野性,保持野性的象征;一种徐氏人格,徐氏理想的象征。正如在这幅汉武帝天马版的《六骏图》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审美愉悦一样。

《天马六骏》的绘制取材于中国古典诗体——《乐府诗集》中《郊庙歌辞》之《天马歌》。《天马歌》是汉武帝刘彻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所作,又称为《西极天马歌》。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为将军,率兵远征大宛。惨败告终。太初三年(前102年),李广利再奉命率大军远征大宛。大军除在轮台遇到抵抗外,很顺利地到达大宛。前101年,李广利凯旋班师,回到京城长安,向武帝献上大宛宝马,武帝因大宛马雄壮,比乌孙马为良,乃改称乌孙马为西极马,独名宛马为天马,并作《天马歌》。徐悲鸿于画面左下题写《天马歌》全文,“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徐悲鸿以画马驰名当世,他画马,独创一格,前无古人,而“托兴”、“自况”的用意,极其明显,也很深刻。
他把马画得瘦骨嶙峋,完全是他自己的心情写照,不论是《九方皋》这样的主题绘画也好,或是飞马行空的写意之作也好,都是有思想寄托的。他画马也不打底稿,由于写生得多,对马的运动和结构解剖的要点都很熟悉,正如他自己说的:“待心手相应之时,或无须凭写实,而笔下未尝违背真实现象”,达到了“浑和生动逸雅之神致”,他画马鬃、马尾都用浓墨,笔飞墨舞,活生生地奔腾驰骋在草原上,使人看了感到振奋。对于马的结构,他对我们说,关键的地方是鼻孔要大,这是马的生理,说明肺呼量大,腿要长,蹄子要画得灵活,他说这脚踝骨最难画。
——艾中信《徐悲鸿研究》,1981年
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必以鸡为师。细察其状貌动作神态务扼其要,不尚琐细(如细写羽毛等末节)。
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徐悲鸿致刘勃舒信,1947年
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
—高剑父
徐悲鸿爱画动物是众所周知,他讲求实地写生、素描速写信手拈来,也因不断地对动物的速写和对解剖学深入研究,使他能精确的掌握住动物强烈的运动感,尤其是他所画的马,笔墨酣畅,形象鲜明,一反传统马先工笔勾勒再上彩墨的方式,代之以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浓墨点吴冠,最后再以焦墨扫出马尾及鬃毛。无怪乎,观赏其画马,总觉得马已跃然纸上,随时有奔腾而出之感。
——洪美玲(台湾)《中国绘画革命史的明珠》

博物馆级徐悲鸿画马鉅制《天马六骏》(本作)
与姊妹篇《群奔》(徐悲鸿纪念馆藏)
《天马西来——徐悲鸿六骏图》是目前可知的唯一一幅珍藏于民间的徐悲鸿巨幅画马《天马六骏》作品,它与徐悲鸿纪念馆藏的《群奔》为同一年所绘,画幅大小基本一致,近15平尺的横幅画面,表现古代乐府歌辞汉武帝《天马歌》,精湛绝伦的画艺和古典诗意交相呼应,堪称徐悲鸿一生中画马的集大成之作。

保利艺术博物馆策划主办的“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于4月25日下午三点半,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十层盛大开幕,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徐悲鸿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廖鸿华,徐悲鸿长孙徐小阳,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书记杨杰,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杨先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邵晓峰,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郭红梅,当代画家王沂东、艾轩、史国良、吴欢,以及收藏家李志远、马德光等文化艺术各界人士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成功举办了徐悲鸿专题研讨会。

徐小阳(徐悲鸿长孙):
保利拍卖几乎每隔一段时期就有相关推广徐悲鸿艺术的大展出现,和公立机构的徐悲鸿展览相得益彰。今天的展览也是让我非常震撼,比如这幅《天马六骏》,是实话,我是第一次见到,之前在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另外一张《六骏》(群奔)是镜像的关系。还有徐悲鸿晚年重要的代表作《九州岛无事乐耕耘》,是保利拍卖目前价格最高的徐悲鸿国画作品。

杨先让(徐悲鸿学生、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徐悲鸿是一个很有气魄的人,比如他征调黄胄来中央美术学院当教授,就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上去做的事情,每一张画都有民族的精神,马、狮子、鸡等等一切都有民族的象征,所以今天我们来保利艺术博物馆重温老院长的画,让我再次感受到老院长强大的能量!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因为徐悲鸿纪念馆藏的《六骏图》是深入人心的,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而且长期是作为年画来印刷的,也许可能是我们中国马作品当中被印刷、被传播最多的作品,保利这幅《天马六骏》作品从尺幅、构图都和馆藏《六骏》可称为是姊妹篇,我也做了详细认真的观察,他的这个最大的特点是马的遮挡是安排的恰到好处,而且保存的非常好,我们在展厅里面看像新的一样,表明这个纸张和用墨达到了当时一流的水准,这两幅《六骏》对比起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徐悲鸿画马
张安治
徐悲鸿先生(一八九五年-二九五三年)具有广博而精深的艺术修养,精于素描、油画;在中国的人物、动物、山水方面尤富独创精神,为现代中国画开辟了新境界。
其动物画写跃狮及鹰鹫之威猛,写白鹅之皎洁,写引吭长啼之雄鸡,写争食之鸭,写懒猫,写鸬鹚,无不笔法爽健而形象精确、神气生动发扬了中国水墨写意画传统的笔墨技巧,又决不落前人之窠臼。在其动物画中尤以画马著名,最为国内外评论家、收藏家所推重,此亦非偶然,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是他画的马鲜明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精神,而这种感情、精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息息相通,自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欢迎。他画的马都是无鞍、无缰的不羁之马,或奔驰于秋草遍山的大野,或伫立怅望于春风柳岸,或渴饮于长河,或留连于芳草;和我国古代画家笔下所写皇家养马场的群马或是由圉人牵引的外邦贡献的名骥,在意境上都大不相同。徐先生笔下的马是渴望自由、渴望奔驰前进的象征,主要表现马的豪迈的气势和不辞劳瘁的精神,有时也反映了怅惘和焦灼的情绪,这是他画中马的精神状态,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心情和个性的表现,更吻合着那个时代的特征。
从他某些画马的题句看,就更主题突出,加深我们对画家创物思想的理解。如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他画马常用的题句有:
“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徙然!”
“问汝健足果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从前两条看,表面好象是对生活不满或个人才能不能发挥的“牢骚”,但我们如果联系具体的时代背景看,东北沦陷,流亡到关内的千万人民和生活在“不抵抗国策”下的热血满腔的爱国志士们,看到画上飞奔的骏马,而题句却是“此去天涯将焉托。”“问汝健足果何用?”能不触动自己心灵深处的创伤并立志奋发有为,至于杜甫的名句“哀鸣思战斗……”的辞意更为明显,正是鼓舞积极抗战的悲壮号角。
在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悲鸿先生在一幅奔马上曾题有这样的诗句“本是驰驱跋涉身,几回颠踬几沉沦。为寻尝胆卧薪地,不载昂藏亲善人。”对侈谈亲善的投降派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自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一年,他在南洋和印度各地举行画展,售画所得全部捐献劳军或救济难民。在这一段时间,他画的马受到广大爱国华侨的热烈欢迎。当然画上的题句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再带有以前那种凄惶愤慨的情调。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虽在病中,还是画了许多意气风发的奔马,歌颂祖国的前进和新生,并有题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画马的思想意境(包括题句)虽有引人注目的变化,但总的看却正是时代的镜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心声。
其次是他画马的艺术成就和他的创作道路关系密切,很值得注意。他在艺术上学习、成长、发展、成熟的年代,正是从伟大的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激烈动荡、转变的时代。在绘画方面,存在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强烈的西画影响的矛盾,新思想内容与旧形式的矛盾,革新、保守、折衷、盲目搬用或简单揉合等各种倾向的矛盾。徐悲鸿先生虽学通中西,但他创作的主导思想始终坚持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坚持革新创造,反对盲从、保守;坚持发扬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同时吸取外来有益因素,以发展、丰富传统艺术的表现能力。在他画马的实践中,创造性地体现了这些精神、原则,既充分地发挥了“以形写神”和中国水墨写意画富有生动节奏变化的笔墨技巧,又做到豪放与精微相结合,表现了作者的个性和时代的脉搏。所以他画马的成就也鲜明反映了他的值得重视的创作道路。
(原载《黑龙江画报》198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