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01 1972年作 梅花图砚匣 绿端砚 荷塘清趣图竹秘阁 近 徐孝穆刻 唐云画

梅花图砚匣 绿端砚 荷塘清趣图竹秘阁 近 徐孝穆刻 唐云画
拍品信息
LOT号 5001 作品名称 1972年作 梅花图砚匣 绿端砚 荷塘清趣图竹秘阁 近 徐孝穆刻 唐云画
作者 -- 尺寸 竹秘阁│长9.7cm;宽8.5cm;高2.5cm;重73g;绿端砚│长7.2cm;宽7.2cm;高1.5cm;重116g 创作年代 1972年作
估价 10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
材质 形制


释文
「方萌同志正之。孝穆刻,唐云画。一九七二年一月。」
「盼秋乐。孝穆刻,大石画。」刻铭并款识

「荷塘清趣图竹秘阁」为海上画家、收藏家唐云之大写意风格,竹刻名家徐孝穆以阴刻法镌之。一枝含苞待放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于画面右半部。左方见大小荷叶四五茎,出挺于水面,高低错落,或迎风摇曳,或俯仰兀立,姿态各异。花苞表面则作光洁素地;荷叶之叶面除阴刻外,施以极浅刮削,再加斜刻,形成隐起坳突,近乎糙地之质感,所刻叶脉相应于正背不同,而深浅不一,点状镂刻作荷茎上细刺,如笔墨之苔点,刻铭题款于其间,凡此,于画中形成疏密、虚实、浓淡、深浅、坳突不一的对比,以刀刻得笔墨之神韵,寓雕刻于书画之意趣,可谓淋漓尽致矣。
徐孝穆刻竹,技法全面,无论深镌浅刻、留青浮雕,有平刀直入,有薄刀斜披,无所不能,无所不精,铁笔错落而无刀痕,其鬼斧神艺深得现代艺文名家所推崇,如作家老舍(1899~1966)赞曰:「有虚有实,亦柔亦刚」、端木蕻良(1912~1996)称:「孝穆操刀,不但丝毫毕现,而风骨峥嵘」。其竹刻艺术之特色不仅在能再现原作风格与特色,使观者一望即知为某家某人之作,更能将之升华,使其更高、更生动,也更美,臻于神、妙之品。而个中之美,则为徐孝穆所独具也。(注释1)
「梅花图砚匣绿端砚」,随形刻成,砚盒随形。砚盖为唐云所画大写意折枝梅花,梅花二蕊,正盛开绽放,梅枝横亘,似铮铮铁骨,徐孝穆奏刀镂之,得其神髓,令人击节赞叹。砚为绿端,砚作随形,砚首刻三足金蟾(传说三足蟾蜍为金蟾),大眼圆睁,三足紧抓砚边,萌态可掬。三足金蟾源自中国民间「刘海戏金蟾,一步一吐钱」的道教神话故事,传说刘海蟾的亲人为官甚贪,但因尚知修道,死后并未被贬入地狱,仅被化作三足金蟾投入东海,归龙王管辖。得道成仙后的刘海蟾欲解救金蟾,便以一串金钱钓三足蟾出海(因三足蟾性贪,见金钱便咬)负于肩上,是为「刘海戏金蟾」之典故。而这金蟾走一步,能吐一枚铜钱。刘海蟾走到哪,就把钱撒到哪,周济穷人,因此刘海蟾也被世人视为财神,金蟾也被视为灵物,成为财富、金钱的代称,得之可致富,如有歇后语曰:「刘海儿金钱垫香炉」,意指各抱一条腿儿。(注释2)
徐孝穆(1916~1998)(图1),名文熙,字洪,号孝穆,斋号竹石斋、进贤楼、凭栏阁、万航楼。江苏吴江人,南社著名诗人柳亚子(1887~1958)外甥,自幼受其以古文、书画教导熏陶,八岁即学刻印,十岁学刻竹,后考入上海新华专科艺术学校。喜习书法,对颜体颇有心得,亦好何绍基(1799~1873)书体,书风浑厚凝练,圆转秀润。篆刻则有邓石如(1743~1805)、吴昌硕(1844~1927)遗风。亦擅绘画、雕刻,尤精刻竹,追摹嘉定三朱,深研清代周芷岩,广泛汲取传统各派刻技奥秘,刀笔如神,卓然成家,与蒋兆和(1904〜1986)、叶浅予(1907〜1995)、黄胄(1925〜1997)、朱屺瞻(1892〜1996)、唐云、谢稚柳(1910~1997)、陈佩秋(1922〜)、沈尹默(1883〜1971)、白蕉(1907〜1969)、丰子恺(1898~1975)、程十发(1921〜2007)等书画家交往甚密,与之合作刻竹。曾任职于上海博物馆保管部,苏州沧浪诗社社员。
唐云(1910~1993),海上画派画家,关于其生平小传,请参见拍品第5003号:「近 沈觉初刻 唐云画山水 紫檀笔尊」。
注释1:赖少其,〈序〉《徐孝穆刻竹》(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88),页6。
注释2:传说刘海戏蟾,此蟾能吐金钱,但是只有三只脚,为一三脚蟾。故金钱即指金蟾。香炉有三条腿,以三脚金蟾垫香炉,正好各抱一条腿。清人文康所撰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可巧剩他爷儿三个,咱们姐儿三个。咱们闹个刘海儿的金钱垫香炉──各抱一条腿儿,你瞧这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