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216 刘开渠 1958年作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一组八件)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拍品信息
LOT号 4216 作品名称 刘开渠 1958年作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一组八件)
作者 刘开渠 尺寸 尺寸不一 创作年代 1958年作
估价 25,000,000-35,000,000 成交价 RMB 31,050,000
材质 铸铜雕塑(原始版) 形制
出版
《刘开渠雕塑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1年版
《雕塑大师刘开渠》 山东美术出版社 1985年版
《雕塑家刘开渠》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5年版
《青铜与白石——雕塑大师刘开渠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版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艺术》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8年版
《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雕塑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年版
《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选》 1992年版
《中国美术五十年 (1942—1992)》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版
《刘开渠作品集》 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2年版
《艺术大师刘开渠——刘开渠从事艺术活动70年纪念画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3年版
《新文化史料·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刘开渠》 1995年01期
《雕塑人生——刘开渠传》 花城出版社 1996年版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城市雕塑》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国城市雕塑50年》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年版
《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美术》 2004年第11期
《人生是可以雕塑的》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年版
《美术研究》2005年第1期
《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
《一代大师刘开渠的纪念碑艺术》 P47-64 久画廊 2008年版
《开渠图传》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2009年版
《国美之路·雕塑中国》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版
《开渠百年——纪念刘开渠诞辰110周年作品集》 P110-129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4年版
《金石铸成时代书·刘开渠评传》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年版
《中国美术馆》馆刊2014年第2期
《中国美术馆》馆刊2014年第3期
《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 P110-121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中华英才》 2016第16期 总628期

展览
1987-1988年 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优秀作品奖评选入选作品巡回展览/北京、重庆、昆明、福州、深圳、沈阳、天津等城市
1990年 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展 军事博物馆/北京
1993年 人民艺术家刘开渠遗作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0年 2000中国艺术博览会·雕塑主题展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
2004年 人生是可以雕塑的——刘开渠诞辰100周年纪念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年 回望·反思·重读经典一代大师刘开渠的纪念碑艺术展 久画廊/北京
2014年 开渠百年——纪念刘开渠诞辰110周年展 国家博物馆/北京
2016年 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 中华艺术宫/上海
2017年 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 广西美术馆/南宁
2018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大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8年 刘开渠与中国美术馆(暂定名) 中国美术馆/北京

刘开渠是文化部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雕塑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美术事业、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中国现代雕塑事业、中国现代美术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我国美术界卓越的领导人。曾任上海美协首届主席、华东美协首届主席、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杭州市副市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至第四届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首任主任等职。
1927年,刘开渠与林风眠、潘天寿受蔡元培委派到杭州选址筹建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1928年艺术院成立,刘开渠担任助教兼图书馆馆长。同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获得了“驻外著作员”身份,得以带薪赴法留学。在法国期间,刘开渠凭借绘画作品《流民图》,获得了师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朴舍教授的机会。朴舍1870年出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深受布列塔尼首府雷恩美院的首任院长赏识而成为其弟子,并在18岁那年考入国立高等美院,并在1901年的艺术沙龙上以古典和现代雕塑赢得国家级大奖,成为法兰西院士,曾资助罗丹完成《巴尔扎克像》,代表作品有《一战纪念碑》、《雨果纪念碑》等。他的学生除刘开渠,还有李金发、郑可、周轻鼎等中国第一代雕塑家。刘开渠从学生到助手,跟随朴舍进行大量实践,结识马约尔、布德尔等艺术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的雕塑艺术风格。
1952年奉周恩来之命,赴京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兼雕塑组组长,负责纪念碑的整体设计,并亲自创作《胜利渡长江》、《支持前线》、《欢迎解放军》三块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是中国雕塑史上的典范之作,其艺术成就,至今没有超越。1949年前刘开渠先生创作的抗战纪念碑雕塑是当时整个中国雕塑界数量的总合还多。刘开渠是中国唯一的一位与马克思家族有过交集的人(留法期间,与马克思曾外孙卡尔﹒让﹒龙格是同窗挚友,龙格是法兰西院士),八十年代初龙格逝世前夕还曾有过书信往来。

永恒的丰碑
刘开渠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今天,当我们重新回溯新中国美术风雨兼程的发展历程时,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其中的定位或许可以被作为独一无二的表征:一方面它作为百年来中国人民民族抗争史的图像凝结矗立于天安门广场这样一个象征着中国政权的政治空间当中,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遥相呼应;另一方面,在它身上,也喻示著作为雕塑创作这样一种艺术媒介在建国后重新发展至巅峰的艺术史意义。而刘开渠先生作为新中国雕塑先驱,中国现代雕塑第一人的学术贡献,恰恰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庄严的浮雕上得以浓厚呈现。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也是建国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一个融合了建筑、雕塑、书法等多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工程,同时也是经由国家领导人、建筑师、工程师、石匠和一批以中央美术学院画家、雕塑家为主的优秀艺术家戮力同心、通力合作的成果。
1949年9月30日,就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通过决议,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点,毛泽东主席率参加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举行了庄严的奠基仪式。刘开渠奉周恩来之命调任北京担任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和美术组组长。纪念碑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建筑设计,一个是雕塑设计,当时梁思成解决了碑体形式的设计,刘开渠解决整个纪念碑的艺术设计和实施,纪念碑的大部分工作是刘开渠负责完成的,谈到纪念碑是绕不开刘开渠的。历时九年之久,直到1958年5月,纪念碑才正式落成。
作为我国自古以来最宏伟的纪念碑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架构由梁思成主持。碑体呈方形,其灵感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四方形塔,造型挺拔壮观。碑身正面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作为纪念碑的主题,背面则雕刻有周恩来手书的全国政协通过兴建纪念碑决议的碑文,而精致的浮雕则被镶嵌于碑身下部台基的四面。循着时间顺序,十块重现时代场景的浮雕,从东至西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游击战——抗日战争》、《支持前线》、《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欢迎解放军》。浮雕组波澜壮阔地展现出中华民族百年来革命的光辉历程,亦凭借其体量的巨大、精炼的构图和写实的手法,灌注出新中国雕塑融汇中西语言的开创性努力,其结合了西方雕塑的宏大体量与中国侧影浮雕的古典样式,从而生发出无尽的艺术魅力。
就正对天安门的北侧浮雕来说,刘开渠先生领衔创作的《支援前线》、《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欢迎解放军》三组作品更成为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无可替代的瑰宝。在画面安排上,刘开渠刻意以《支持前线》、《欢迎解放军》左右两侧较小尺幅的浮雕画面凸显出解放军渡江画面的强烈动势。从整体构图看,前景中已经上岸的解放军战士与中景尚在船上的战士形成大波浪式的构图,无限重迭的旗帜与纵横交错的船帆彼此集合,充分展现出叱咤风云、气势磅礡的强渡场面和鲜明的进击节奏。由此,尽管画面上仅使用了二十几个人物,却看似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而就人物刻画的角度来看,刘开渠先生所选取的雕塑语言则意图于人物朴素的整体造型和神态的精细刻画之上,试以人物形象的最大张力呼应于画面主题的声势浩大。
尤其在刘开渠先生为雕凿浮雕工人所作的人物头象样本中,更能体现出先生对于东方样式的雕塑语言的追求。从此次的八个人物头像来看,取自《支持前线》的男女各两位农民形象于朴实的眉眼当中映射出对于胜利在望的满满期待;《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中的几位解放军战士则目光如炬,神情坚定;而延伸至《欢迎解放军》的画面,则刻画出对于未来富足生活无限憧憬的民众形象。为此,先生在西方对于造型准确的追求之上,又苛求于中国传统雕塑平面化与体量感的载重,以高低浮雕的层次感,充分营造出人物、环境与气氛之间的互动关系,继而构筑出这段抗争史叙事前后呼应,上下连贯的视觉纬度。而就这一点来说,如今留下的这些人物雕像无一不是新中国雕塑语言民族化历程中艺术家前辈们孜孜探索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