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215 清18世纪 赤松德赞唐卡

赤松德赞唐卡
拍品信息
LOT号 7215 作品名称 清18世纪 赤松德赞唐卡
作者 -- 尺寸 长77.5cm;宽50cm 创作年代 清18世纪
估价 1,800,000-2,800,000 成交价 RMB 2,07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Olaf Czaja,Reflections of the Divine:Treasures of Tibetan Painting. The Ulrich Wörz Collection,(神圣的幻影:西藏绘画珍宝—Ulrich Wörz的收藏),VDG出版社,德国魏玛,2018年5月,第100页,参考图12.2。

布面矿彩 挂轴
备注:
纽约苏富比 2002年9月20日 Lot 72

藏王赤松德赞一生的文治武功为西藏的历史续写了新的篇章。在他统治时期,吐蕃帝国走向巅峰,疆域达至最大化。他不仅奠定了吐蕃全盛时代疆域的基础,也巩固了佛教在西藏的势力——修建桑耶寺,宣告了佛教在与西藏本土宗教势力斗争中的胜利。因此,他被藏传佛教的经典誉为“三大法王”之一。经过各代赞普的精心打造,吐蕃从“然未始与中国通”的荒蛮奴隶制邦国,一跃而成为八世纪时期亚洲的强国之一。
赤松德赞大致生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末期,即8世纪中叶,其时正是吐蕃社会极其动荡不安之时,其父亲赞普赤德祖甸遭遇谋反而被毒杀,仅仅十几岁的赤松德赞侥幸逃过一死,在危机四伏的政治与家族环境中继位,并在达札路恭等大臣的支持下“以兵力捕杀了谋害父王之元凶”,对吐蕃社会的发展有着如同圣祖康熙之于清王朝一般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从公元755年开始,唐王朝遭遇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力由盛转衰,吐蕃十万大军于公元763年直捣长安,虽然停留仅十五天,却将唐蕃之间一直以来的拉锯战一转而成吐蕃略胜一筹的政治优势,此时的赤松德赞还不过是一位20岁出头的青年,他宏大的政治与宗教理想才刚刚拉开帷幕。
公元765年,赤松德赞提出唐蕃会盟,于是开始了唐王朝与吐蕃之间长达近二十年的拉锯战,双方时而结盟,时而对峙,终于公元783年举行了第六次会盟,订立了“清水盟约”,重新划定了双方的边界,唐朝承认了吐蕃对河陇地区的统治。此举亦是赤松德赞政治生涯的巅峰之作。吐蕃夺取陇右、河西一带后,唐朝与西域的联络中断。从 781 年开始,吐蕃趁机大举进攻唐朝辖下的西域。并且利用这些西域的属国共同抗击阿拉伯帝国的东进,有力的抵御了阿拉伯帝国对唐王朝的侵扰,牵制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势头。在 792 年时,吐蕃完全占领了西域地区,将唐朝与回鹘的势力彻底驱逐。经过了

赤松德赞碑铭
先祖,神圣赞普,治理天人,礼教尽善,武功煊赫。
神圣赞普,赤松德赞,格遵祖训,不违圣典,谐和天地之教,功德园满,众口交誉,勒铭于石,永不纪毁。伟大法王,丰功伟绩,军威 所向,开土拓疆,如斯等等,详志它方。
赞普赤松德赞,天神化身,四方诸王,无与伦比! 睿智聪明,武功赫赫,上自大食边境,下迄陇山隘口,无不臣服。 疆土辽阔,南北东西,广裹无 际。 吐蕃大国,富强繁荣,境内众生,安居乐业。赞普心发菩提行,胸怀广阔,得澄超凡出世之妙谛! 恩惠广施,贵胃黎民,来世今生,咸受其泽! 万众尊号,曰大觉天神化身。

这一系列战争,吐蕃成为了东至今陕西、甘肃交界处以及大渡河流域,南至印度中部恒河一带,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天山的强大帝国。一代藏王赤松德赞对于雪域高原的发展比肩松赞干布。
而在藏区的宗教问题上,赤松德赞亦福泽百代的深谋远虑。或因其自身遭遇,赤松德赞在幼年时期受到西藏本土宗教苯教顽固势力的挟持,其父亲赤德祖赞及其个人对于藏区的改革难以实现,于是,对外,赤松德赞如前所述,稳步的推进着与唐王朝的拉锯战,为吐蕃王朝一寸一寸的争取着日益东进的边界,同时,对内,剥夺苯教老臣玛尚仲巴杰的权利,将其活埋于墓室内,并流放其他苯教顽固分子,着手建设自己理想中的以印度佛教理论为根基的政治宗教帝国。于779年,由赤松德赞主持奠基仪式,寂护和莲花生大师主持修建的桑耶寺,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正式落成。赤松德赞从大臣和属民中间挑选了七个聪慧的人出家修佛道,这七个人就是第一批出家的藏族僧人。此后又有他的王妃及各臣民子弟三百多人也出家。他还派人前往天竺学习和翻译佛教经典。在藏王的大力支持下,佛教势力在藏区迅速扩张起来,与苯教的矛盾愈演愈烈,并引发了两次重要的大辩论,一次是佛教和苯教激辩牲祭和人祭是否正确,最终佛教胜利,赤松德赞宣布禁用牲祭和人祭;二是印度佛教和汉地佛教之间关于其各自所支持的“顿悟”和“渐悟”,赤松德赞下令支持印度佛教,不许学习汉地禅宗顿悟派,由此,不仅佛教在藏地站稳了脚跟,印度佛教亦成为藏区主流的宗教观念得以深刻的影响了藏区后世的政治与宗教发展。
此件十八世纪西藏地区富丽堂皇的唐卡作品即以这位伟大的藏王、第三十七代赞普、使吐蕃王朝臻于鼎盛时期的君主,赤松德赞为主题。唐卡层次鲜明,背景中运用楼阁建筑以及青绿山水主题,设色明丽,大量使用朱红、胭脂粉等质量极高的宫廷矿彩颜料,整幅作品呈现明媚艳丽的艺术效果。此张唐卡可以说是十八世纪藏地格鲁派寺庙中最精美的唐卡典范之一。吐蕃王赤松德赞位居正中(1),身穿王袍,头缠特别的藏式藏王头巾并加戴五佛冠,表示其达到菩萨果位。两侧莲花上左经书右莲花,表示其修持文殊类秘法,是为文殊菩萨的化身。画面上方三位喇嘛分别是根敦珠巴位居正中(2)(扎什伦布寺的建立者,被追认为达赖一世),左侧为贾曹杰(3)(黄教创建者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及克珠杰(4)(甘丹寺第三任主持),均属于甘丹寺系统;右侧依次为蓝色药师佛(5)及四臂持明佛母(6)。画面下方由左至右分别是橘黄文殊(7),密修阎魔(8)和桑耶寺的护法白哈尔(9)。
同类题材的唐卡数量极为稀少,可参考清18世纪西藏地区藏王杰鲁巴加唐卡,二者装裱虽有不同,内画芯尺寸相同,风格极为相似。两位藏王均饰红色头光,身下垫毯子,毯子下面为软垫,软垫下才是须弥座,须弥座前摆设一张供案,上陈列各式供器。背后刻画精致的楼阁宫殿纹样,主尊上方呈放射状排列五位尊者及菩萨,尤其关键的是,其背后的祥云以单色描绘,并未使用白色高光,且两张唐卡背景中的蓝色亦十分独特,由此亦可将两张唐卡的风格更加精确地定位在拉萨地区。从其上方尊者形象可知,此幅唐卡的创作应与格鲁派的祖寺甘丹寺有关,而以藏王赤松德赞为主题,应是格鲁派寺庙高僧以藏王的英明神武自比,突出其在西藏宫廷以及北京宫廷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