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209 徐悲鸿 1920年作 人体肖像双面画

人体肖像双面画
拍品信息
LOT号 1209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20年作 人体肖像双面画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73.5×35.5cm 创作年代 1920年作
估价 10,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10,925,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徐悲鸿油画集》 图版10 冯法祀主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版
《徐悲鸿画集6——油画部分》 图版41 徐悲鸿纪念馆、北京出版社主编 1988年版
《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 P145-146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版
《徐悲鸿师生作品集——冯法祀作品鉴藏展暨徐悲鸿师生作品鉴藏展》 P12-15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2006年版
《基石——走过六十年——油画/版画/雕塑作品邀请展》 P12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年版
《回到写生——三代油画家写生作品》 P20-21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版

展览
2005年 冯法祀作品鉴藏展暨徐悲鸿师生作品鉴藏展 保利大厦三层宴会厅 / 北京
2009年 基石——走过六十年——油画/版画/雕塑作品邀请展 时代美术馆 / 北京
2010年 回到写生——三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 北京

来源
冯法祀旧藏

他山之石与革新之路
管窥徐悲鸿早期艺术实践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重要奠基者,现代中国画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艺术观念以“写实主义”为中心,并深入探究“写实主义”内里更为广袤的文化维度。为此,先生不仅把欧洲写实主义油画的观念和技法引进中国,而且亦反向将之运用到“改良中国画”的探索之中。在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中,他秉持“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中西交融艺术理念,以精湛的写实技巧丰富中国画的造型手段,从而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革新与现代化趋向延展出广阔天地。但同时,这种形式上的融合与拓展并不仅仅止步于艺术的自主语境之内,而是同时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他选择“写实艺术”作为再现路径,对时代思潮加以深刻回应,以在中国现代历史语境中一展思想启蒙、艺术救国的宏图大略。基于对时代诉求的把握,徐悲鸿个人艺术精神的取向、艺术创作的发展道路以及艺术教育实践无不展现出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史上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越洋赴法学习。这是其加深早期西画启蒙,开启正式学习油画的关键时期。在经历了最初在众多美术馆和美院外围画室的学习之后,徐悲鸿进入朱立安画院学习素描,继而通过正式考试,成为巴黎高等美院正式注册生等分阶段、多层次的留学历程。徐悲鸿在艺术观念上对于写实主义的倡导,艺术创作上写实油画的功底恰渊源于这一时期的感悟与学习。在习画过程中,徐悲鸿执着地追随法国学院派古典主义传统,不但在课堂上受教于当时法国的学院派名师,同时也将视野扩展至追溯整个欧洲的油画传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徐悲鸿坚持完成了具有法国“大艺术”传统的素描油画学习以及创作系统的训练,由此打下了深厚扎实的素描写生功底与写实油画根基。
从1919年初至巴黎到1927年回国,近八年的砥砺和磨练促使徐悲鸿形成了坚实的写实技艺。这其中包含了他在创作中沿袭了古典油画学院派对形体的重视和对素描的强调,也即对于“物象”或“人体”内在结构本质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徐悲鸿先生将“对于光色的表现”与“古典艺术调性”加以融合,为其归国后中国画的改良做出了预先铺垫。
作为油画创作盛期的启幕阶段,徐悲鸿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油画人体写生已经相当成熟,并逐渐显现出艺术家自身的艺术特性。这件《人体肖像双面画》正是这段学习经历中的代表性作品,其充分展现了徐悲鸿油画创作初期的艺术面貌及其对写实艺术的深刻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幅“双面画”,缘于徐悲鸿将《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和《站立的青年女人体》这两幅油画人体作品在一张画布的正反两面得以呈现。其中,《站立的青年女人体》模特双脚前后分立,一手托画板一手自然下垂而头略转向一侧,姿态自然而松弛。在人体结构的表现方面,徐悲鸿凭借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对人物的“肩颈”和“臀部”精准表现却又趋于概括与简略,进行较少深入的细致刻画。在《站立的青年女人体》中,艺术家则突出地将女性人体的健硕之美表现出来,手臂、小腿乃至于腹部皆没有柔美之态,而将对象体态之“丰腴之美”与“力量感”进行充分呈现。较之《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中的男性人体,徐悲鸿对于此幅女人体的表现在色彩的铺陈上偏重于用油,以意求凸显女性肌肤的紧致性与光泽感;在明暗方面,画作则特别将“高光”的塑造集中于其胸部,尤其是左侧的胸大肌上,其他部位的光色则进行相应地弱化处理,从而彰显层次的变化。
据冯法祀先生的分析,从画作《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中笔触和颜料未曾涂抹到的位置可以明显看到亚麻布的纤维横竖交织的状况,而没有任何可以隔油的底浆显现。由此可以断定此画是利用了画布的背面,由于亚麻布吸油而导致大部色彩产生淡化或减弱现象。加之艺术家写生所在空间光线条件的影响,而使得整个画面的光感不强,由暖褐色的调子统摄整体,主要以男人体暗部的表现为主,只有人物的脚处于为亮部,明暗没有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此外,徐悲鸿先生又在人体结构解剖的转折要点及其明暗交界的重要地带——模特身体的侧面加以着重表现,对受光面的人体结构进行特别强调,从而将其变化的律动感充分呈现出来;模特低头,身体前倾而几欲前行的动态感也被艺术家很好地把捕捉到;在详略的处理上,背光部分的背与臀部处理的较为简略,肩部、肘部,尤其是膝关节则得到细致地刻画,充分凸显其力量感。另外,作为背景的其他写生者虽处理较为概括,但也并不粗略,仍然有着较为明晰的体量感,与作为主体的模特形成彼此对照与呼应。
徐悲鸿被委派到北平接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职务期间,曾将此幅《人体肖像双面画》赠予当时任教于北平艺专的弟子冯法祀作为纪念和收藏,作为深厚师生情谊的见证。于是,这件作品在富有深厚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特殊的历史文献和学术价值。这件作品特殊的双面画形制,深刻地反映了留法期间徐悲鸿求学期间生活之艰难,同时又宣示着他对于古典写实艺术的炽热与坚执。《人体肖像双面画》是青年徐悲鸿求学精神的实证彰显,也是中国现代艺术一段筚路蓝缕之征程的是时代铭刻。

关于恩师徐悲鸿先生的人体肖像双面画:
《站立的青年女人体》和《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
文/冯法祀
1919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利用庚子赔款的退款开始派遣学生到欧洲去留学,时年24岁的徐悲鸿先生经过努力也受到了派遣赴法国巴黎留学,考入了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入该校校长和历史画家弗拉孟先生的班上学习,开始了留学生活,并因倾慕著名画家达仰·布佛莱(Dagnan·Boveret)先生的作品同时也因受到达仰先生的欣赏而进入达仰画室学习绘画。由于受到达仰先生的教导,徐悲鸿先生的进步很快,并且很快地以优秀的成绩从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素描班升入了油画班,他第一次用油画材料画的人体作业,就受到了弗拉孟校长的称赞,后来的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当时在法国巴黎有一所私立的美术研究所,常年提供模特儿,画家只需要花一个法郎购买门票便可以进去写生,模特儿在画室的中央摆出动态,画家们则可以在模特儿周围三百六十度的任何一个位置对着模特儿写生。由于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每天下午不上课,所以对于油画如饥似渴的徐悲鸿先生便在每天的下午到这家私立美术研究所去画模特。自徐悲鸿先生从1919年5月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至1921年夏天离开法国去德国柏林之前的三年期间所画的大量素描和油画人体习作,其中不乏有很多就是在那所能够常年提供模特儿的私立美术研究所画的。当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两幅作品《站立的青年女人体》和《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也很有可能是在那里画的。令人遗憾的是徐悲鸿先生在这正反两幅画面上都没有签上日期,所以我们现今已经无法考证这两幅作品的准确创作年代,只能从这两幅画面上男、女模特儿的人种、形象和男模特儿左下方还有几位外国画家也在画画这些细节可以判断出是出自于这个时期的作品。
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的留学生活是很艰苦的,他一个人的留学公费既要支付学费和购买绘画材料,还要支付他和蒋碧微两个人的日常生活开销,这其中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尤其是当他进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油画班学习油画后,不得不只好从本来已经十分贫乏的生活费用中挤出钱来购买油画工具和颜料,每餐只能以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充饥。所以徐悲鸿先生在欧洲留学时期有不少油画习作都是把那些他自己认为并不是很满意的画作覆盖掉重新画上另一幅画,或者在一块油画布的正反两面都画上画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两幅作品《站立的青年女人体》和《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很明显,《站立的青年女人体》是先画的,因为它是画在油画布的正面,也就是画在了作为软支撑材料的亚麻布涂覆有可以隔油的底浆的一面。而观察《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这幅习作,在这幅习作的笔触和颜料层所未曾涂抹到的位置,我们可以明显地直接看到亚麻布的纤维横竖交织的状况,没有任何可以隔油的底浆显现,并且这幅习作的大部分颜料层表面都有着很明显的因为亚麻布吸油而产生的色彩淡化或减弱现象。这些迹象都表明了《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这幅习作是晚于《站立的青年女人体》并且是利用了画布的背面所画。
1946年,徐悲鸿先生受东归到南京的民国政府教育部的委派到北平接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职务,我也很幸运地受到徐悲鸿先生的邀请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在北平,徐悲鸿先生将这两幅画在一张画布正反两面的油画人体习作送给了我作为纪念和收藏。

世界艺术,莫昌盛于纪元前四百余年希腊时期…(希腊)女子之美者,曝其光润之肤,曼妙之态,使人惊其艳丽。艺人平日习人身健全之形,人体致密之构造,精心摹写,自能毕肖。
——徐悲鸿《美术之源起及其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