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92 明早期 朱漆金彩夹贮准提佛母

朱漆金彩夹贮准提佛母
拍品信息
LOT号 5092 作品名称 明早期 朱漆金彩夹贮准提佛母
作者 -- 尺寸 高48cm 创作年代 明早期
估价 1,800,000-2,8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0
材质 形制


展览
[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乾漆夹纻是中国所独有的以漆为材的雕塑工艺,据传由东晋雕塑家戴逵、戴颙父子创造,隋唐时期杰作频出,但因其制作难度大,不具备批量生产的可能,工艺壁垒强,且不易保存,能够传世的杰作极为稀少,且几乎件件独特,在中国的造像工艺中独树一帜。
此尊准提观音像一面十六臂,观音束发,宽面丰颐,眉细如弯月,双目如柳叶狭长而俯视,似在闭目沈思,神态庄严而慈祥,同时嘴角上扬微露笑容,展露佛法无边的慈悲胸怀,和对众生无私的怜悯。其胸前饰璎珞,腕上配戴手环,臂上有钏带,显得富贵华丽。缯带披于肩上,胸前披挂伞状璎珞,腰束长裙,衣饰层迭厚重,衣纹绵延贴服,天衣彩带垂臂而下。
其身后的十六臂极富有特色,其中二臂合十于胸前结准提印,其余十四臂如扇形展于身后,手上执各种法器及宝物,宝物已失,其如扇形般展开的手臂之间空间关系明确,整体如同孔雀张开的尾羽,紧凑连贯,繁而不乱,给人以繁华万象之感。其复杂的结构对于材质本身的要求更高,为防止制造时的失误,多使用金铜及木雕为材,在乾漆夹竺中极为少见如此繁复者,极为难得。
整件造像的样式深受元代尼泊尔造像大师阿尼哥的影响,躯体饱满有力,四肢强健,加之宽屏的容貌,给人以勇武庄严之感。元代的统治者将藏传佛教引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塑像风格亦因之产生了剧变。尼泊尔建筑及雕塑大师阿尼哥与大都艺术家刘元等合作,将金铜造像中的雕塑之美移植到夹苎造像,如虞集《道园学古录》记载:「漫帛土偶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指刘元)尤极好,抟丸又称脱活,京师人语此。」因而出现了极为富有时代风貌的元代夹苎佛像,整个明清时期的漆木造像都受此影响,此件即是这一风格在明早期的再现。
其饱满的胸部、胸前的伞状璎珞与纤细挺拔的腰身均为元大都风格的直接再现,可参考北京居庸关云台元代石刻造像中的五方佛形象。(图片1)而在元明交替的时代变迁之后,其开脸不再带有明显的尼泊尔造像中的扁平感,而增加了中原造像中所特有的慈祥与庄严,造像开脸在宽阔大气的基础上更加立体,更加柔和,是为明代早期所特有的风格。其在朱漆的使用上色泽深沈,质地细腻,开片自然,朱漆外髹金漆,更显整体低调而华贵,风格相似者可参考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永乐时期释迦牟尼佛,此件并非夹竺,但使用朱漆与金彩,且体态皆饱满而有力量,神态亦庄严慈祥,因其内部装藏中有明显的「大明永乐九年四月十七日」字样,可知其制作年份应为明早期,二者可相互参照。而从二者的工艺上讲,乾漆夹竺无论在制作与保存上都更为不易,且雕塑性较各类造像更为凸显,应尤为重视。(图片2)
观音化身多变,有六大形象,准提观音(梵名Dorje Tsundi)即为其一。准提观音又称准提佛母,又可音译为准胝或尊提佛母,意思是清静或明觉,幷为三世诸佛之母的意思,其密号为最胜金刚,表示在观音中法力最高。流行于显密、禅宗、东密、藏密之四大派系中,亦是观世音菩萨之化身。准提经曰:准字门者,于一切法是无等觉义;提字门者,于一切法是无取舍义。常修持准提观音像,可摧破一切众生之惑业,成就延命除灾、求子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