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08 张大千 1980年作 宫亭湖 镜框

宫亭湖
拍品信息
LOT号 0608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80年作 宫亭湖 镜框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34×101cm 创作年代 1980年作
估价 2,800,000-3,800,000 成交价 RMB 14,37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框
【著录】
1.《张大千书画集》第三集,图版81,台湾历史博物馆,1982年2月。
2.《张大千绘画艺术之研究》,第188页,图版261,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1987年5月。
3.《张大千书画集》(上),图版135,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4.《云山泼墨张大千》,第144-145页,台湾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
5.《张大千研究》,彩色图版51,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年12月。
【题识】庐阜香炉峰俯瞰宫亭湖得此。爰。
【印文】张爰、大千父、庚申、摩耶精舍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1秋LOT1521。

【说明】原藏家通过秦景卿向画家本人求得。秦景卿供职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掌展览组,即当地书画收藏界尊称之「秦主任」。大千先生一九七六年定居台湾,筑摩耶精舍于外双溪,这段晚年岁月,其作品展览及出版事宜多委付历史博物馆。秦景卿乃具体执行人之一,出力尤多,从奔走安排、居中策划以至编纂画册,几每事亲涉,如《张大千书画集》六巨册,为研究张大千先生艺术者奉为圭皋。

梦里不知身是客,匡庐回望竟桃源
——从《宫亭湖》到《桃源图》到《庐山图》
——罗汉松

置身江西九江境内的庐山,因其北枕长江水、东临鄱阳湖、南靠滕王阁的独特地理位置,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逐渐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从最早见诸太史公笔下,庐山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经典意象地位,反复出没于陶渊明、李青莲、白居易、苏东坡、黄鲁直、郭沫若乃至毛泽东等人的诗文名篇里,同时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画史所传而今已佚的顾虎头《庐山图》以下,揽之入画的丹青大家代不乏人,苏东坡黄鲁直之书、沈南田文徵明之画、八大石涛之妙墨,在在多是。至于近代以降,以庐山入书画的更多如过江之鲫,张大千是其中极有心于此的。
尽管因为不在四川境内,庐山似乎无法跟青城山、峨眉山等故里家山一样成为张大千丹青生涯中举足轻重的意象,甚至其被摄入画的频率还不如相邻的安徽黄山,但从张大千以庐山为题的数件标志性作品中,并不难窥得庐山之于张大千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去国之后,尤其是其以《庐山图》为自己艺术生命划上句号的不同寻常。

在张大千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心灵世界里,庐山不同于其他名山最重要的地方,其实并不在它「匡庐奇秀甲天下」之雄、奇、险、秀,而在陶渊明赋予它的奇幻世外色彩:桃花源。傅申曾在《张大千的世界》中撰文称:张大千先生和他一生的时代之间的互动,表面看来好像是他主动在「万里投荒」,寻找他生活和艺术的世外桃源,似乎无意被卷入大时代的悲剧。然而,细究他迁徒并寻觅安身之地的过程,其实他仍受制于中国人百年以来的苦难命运,像是无根的浮萍,那样的漂泊,毕竟也是一种身不由己啊!除非,他愿意被悲剧时代的烈焰或浊流给吞噬或淹没。一生追求「美」的境界的张大千,他的逃避与投荒,寻寻觅觅,辛辛苦苦,只为与「美」相守。桃源,是他唯美理想的投射,或许,终究是无法拥有的海市蜃楼。
大致说明了张大千一生的萍踪所寄,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苦恋桃花源;他并因此将自己也知道并不可能存在的桃花源投射于笔墨色彩之中,投射于或可浇其块垒的庐山。
不过,从三十年代开始将庐山援入笔下,庐山这一意象的变化便直接受影响于张大千本人生活、艺术风格的变化及庐山本身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变迁。基于此,张氏在去国之前的庐山题材创作,所注入的心思与其他题材倒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差异。根据现有资料,张氏本人其实并未真正踏足庐山,他作品中虚构的从各个角度对庐山的观照,基本上也可以置换为青城山、峨嵋山或黄山、华山之类。
有相当变化的是1949年去国之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中期汲取西方油画之法、并与其早年自张僧繇、王洽、杨升等古人那学习到的泼墨泼彩法结合而创出震惊世人的张氏泼墨泼彩法之后。大致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直到逝前,张大千每有泼墨泼彩,笔下必涉庐山,这一现象越晚越明显。仅以泼彩为例,试从1965年赠其巴西「八德园」厨师长楼海云之《乙巳泼彩》起算,至1967年赠王新衡之《丁未泼彩》、1978年赠刘太希八十华诞之《庐山高》、1979年《庐山鄱阳湖》、1980年作《宫亭湖》、1981年作《扁舟觅桃源》、1982年作《桃源图》、1983年作《庐山图》等,诸作从图式上看,似乎均秉持某种一定之规——自然也可以视为程式化的体现,但它们至少从一个角度说明,在张大千的潜意识里,庐山在很大程度上与桃源的精神内涵和意象寓意是一致的。

1980年作《宫亭湖》是张大千这一精神脉络的重要节点,似乎试图在用一种不那么隐晦的笔墨语言形式,表明其时及其后的创作将把从未去过的庐山与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完全合流;但同时,他似乎又在努力寻求答案,以对自己的毕生飘萍不定有一个完美的交代。这从他其后创作以「庐山-桃源」双向建构的多幅巨作不难推得。
本件以庐山香炉峰西望之视角写鄱阳湖瑰丽美景,采用了他后期泼彩作品中少用的横幅对角线构图。山脊线为界,此方世界以石青石绿混合浓墨大片泼出,彼方世界则略施粉黛,缀以轻帆两簇,惝恍迷离。
《宫亭湖》原系台北历史博物馆展览组秦主任代为向张大千求得。秦主任即秦景卿(1921-2000),原籍安徽南陵,1949年迁台,得历史博物馆馆长何浩天青睐,先后主该馆展览部、典藏部及研究部等。任职期间,因工作之便,秦氏得为张大千画展筹办及画集出版之事多方奔走尽力,台北历史博物馆自1980年起陆续面世之煌煌七大册《张大千书画集》即多为其操办。张大千对这位摩耶精舍常客亦格外周到,不仅对秦本人多有所赠,即便通过秦来求画者亦有求必应,如韩国人李熙元等。

三千大千 Lot 608-612张大千作品精萃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