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65 清雍正 斗彩牡丹大盘

斗彩牡丹大盘
拍品信息
LOT号 1765 作品名称 清雍正 斗彩牡丹大盘
作者 -- 尺寸 直径27cm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552,500
材质 形制
出版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1991年,页308-309
「大清雍正年制」款
备注
•鸿禧美术馆珍藏

本品形制规整,敞口圈足,弧形浅腹,胎体细腻坚质,釉质润泽白晰。盘心及外壁用青花描绘缠绕的枝蔓,绿彩描绘枝叶,红彩绘盛开的莲花,黄彩填饰花蕊。纹饰布局对称,绘画工整细腻,色彩浓重艶丽,外底心落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一朝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却在康熙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工艺更为精湛,斗彩瓷器尤甚。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纹饰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艺,雍正斗彩瓷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的斗彩器青花线内所填彩料更为工整细腻,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将彩料进行渲染和烘托,一改明代双线平涂的局限,使纹饰更加清逸秀丽;加之雍正帝尚古,授命瓷匠复烧明代经典器型,故雍正时期的瓷器常见前朝风格,此斗彩番莲纹小盘即为一例。
此样式乃取材于成化瓷,与传统斗彩瓷所不同的是,其番莲花瓣无青花轮廓,而是直接以矾红细线勾勒,与釉下青花的柔和线条对比,色彩更显艳丽,别具一格;绿色的卷叶纹与西洋莨苕叶纹相若,是清代宫廷文化中,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正如《饮流斋说瓷》所评:「(斗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雅可爱……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宝贵也。」此时御窑厂之斗彩瓷作,不但以仿明成化斗彩为能事,而且积极借鉴西方「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绘画手法和纹样,在同类器中不为多见,弥足珍贵。

在台北,「鸿禧」不仅是一个著名企业的名称,它同时代表着城市里一个重要艺术文化据点,甚至被称之为「台北小故宫」。鸿禧的收藏基础是由张添根与子女二代累计而成的,1991年1月17日,鸿禧美术馆在鸿禧仁爱大厦地下一楼开幕,并于当月二十二日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设有台湾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在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鸿禧美术馆隶属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藏、保护、展览与研究推广为主。
鸿禧美术馆自成立以来,为了推广中国文化艺术不遗余力,在其1991年至2004年对外开放营运的13年间,共举办过45档展览,除了针对鸿禧基金会藏品呈现特展,也曾多次与海内外艺术机构合作策划展览,包括1996年【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特展】和1998年【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展】,这两次展览共呈现二百余件来自明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将景德镇出土的瓷片还原展出,其中有传世尚未得见的纹饰,相当珍贵,是学术研究价值极高又少见的展览。1997年亦举办【湖北省博物馆藏品精华展】,展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及湖北省博物馆藏共120组件,当时还以复刻制作的曾侯乙编钟举行盛大音乐会。
鸿禧美术馆的馆藏文物总数超过三万多件,堪称是座世界级的私人美术馆,其藏品大致可分为陶瓷、鎏金佛像、书画、雅趣品录等四大类;其中,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时间跨度涵盖近五千年的三千多件馆藏陶瓷精品,是鸿禧美术馆最精采的典藏强项。这当中的陶瓷类展藏品均购自国际顶尖拍卖公司及国际知名古董商等,数十年来馆方不断丰富自己的馆藏藏品,足见馆方收藏之精。早在1989年,张宗宪先生便以1650万元港币,帮台北鸿禧美术馆创办人张添根先生购得清雍正珐琅彩芙蓉芦雁杯,当时创下清代瓷器最高记录。2017年『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专场于10月3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乐从堂此次释出15件精美绝伦之宋瓷收藏,最令人瞩目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8000万港元起拍,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后,最终以 294,287,500港元天价成交,亦源自鸿禧美术馆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