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336 范曾 1978年作 松下问童子 镜框

松下问童子
拍品信息
LOT号 2336 作品名称 范曾 1978年作 松下问童子 镜框
作者 范曾 尺寸 177.6×95.3cm 创作年代 1978年作
估价 1,3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2,18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框

【题识】
1.岁在戊午,江东范曾写唐人诗意,曹肇基代篆于北京。
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印文】范曾、我见青山多妩媚、曹肇基
【说明】
1.附北京范曾艺术品鉴定中心证书。
2.曹肇基(b.1921)新中国简体美术字的奠基人。天安门城楼大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作者。历任对外文委展览工作室设计、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部副研究员。1949年开始从事展览馆、博物馆、大型会场的美术设计。作苏联展览馆的部分美术设计、装饰布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会场设计,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陈列中部分单元的总体美术设计及陈列等。

范曾在1978年的一幅作品中题跋,「余作画初,竭心尽力于白描作鲁迅小说插图。即在戊午年时,大病初愈,精神焕然,遂有志于大泼墨之变。然中国简笔泼墨滥觞于五代,大成于南宋,式微于明清。至近世则几绝迹于画坛,渺余范曾敢言,踵武前修,乃怀糈计,程而行藏,此变革期之作,可云大幸。」
大意是,我作画一开始专注于白描。终于在1978年这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伊始之时,精神为之焕然一新,决定循前人轨迹对中国的泼墨写意人物画进行复兴。中国简笔泼墨南宋达到鼎盛,近代几乎绝迹于画坛。由此,我将追本溯源,厚积薄发,潜心钻研。这具有变革意义的作品应运而生,得此契机实属幸运。
作此长跋的同年,范曾创作了这张巨幅《松下问童子》。画中,他以粗放纵逸之笔勾勒老者身型,趁墨迹未干即以大块水墨泼写,小童则细笔勾勒与淡彩相结合。人物的身体结构,如面部和手部,以「骨法用笔」于尽精微的刻画出来。从线条上的复笔可以看出,这并非已有腹稿的程式化书写,而是于物象的结构进行细致观察同时的写生创作。
此幅泼墨之法直取南宋梁楷,简笔有八大写意风采。且将传统白描、泼墨之法与蒋兆和处习得的科学、严谨之造型能力巧妙地融合起来,保留了塑造人物的写实主义手法,即对外型精准的刻画,和对人物情态、心里的深刻挖掘:老者弯腰抬手,笑容可掬;童子垂足岸边,回头俏望的愉悦瞬间跃然纸上。松树用金石篆籀法画枝干松针,中锋复笔擦写,作为前景的呼应,浓淡相宜地隐于人物之后,使前景与中景得到平衡。作者对于画面的举重若轻的驾驭以及意境格调的烘托能力可见一斑。
对此,范曾自述:「自先生(指蒋兆和)锤炼基础上磨砺,三十五岁后遂辟蹊径,不复尾追前贤。」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下方的山石之间有一首大篆字五言绝句。据作者跋,由范曾委托天安门城楼大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作者曹肇基先生题就。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们几不可闻的另一次作品代题是范曾巨制《文姬归汉》上郭沫若的长跋。代跋不管是借势之举,还是文人间的惺惺相惜,足以说明作者对于作品的珍视和郑重。
为什么范曾会如此重视这件作品?一方面,是幅代表了1980年前后范曾艺术渐达全面成熟的风貌;另一方面,此诗意图《寻隐者不遇》的诗眼——问道求教,道阻且长正与范曾此时踌躇满志复兴泼墨写意人物的精神状态不谋而合。
可以想见,百年之后,因循重复的大多数应酬之作将泯然众人,然此幅仍可在其创作生涯中留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