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828 任伯年 1888年作 南极仙翁图 立轴

南极仙翁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828 作品名称 任伯年 1888年作 南极仙翁图 立轴
作者 任伯年 尺寸 161.5×89.2cm 创作年代 1888年作
估价 1,5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2,576,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款识:光绪戊子春二月,山阴任颐伯年甫写于沪城之颐颐草堂。
印文:任颐之印、伯年、任千秋、颐颐草堂、墨宝(吴湖帆收藏印)、朱梅邨、朱大霖、吴门、朱大霖、朱
鉴藏印:雨山。
说明:1.此作品原为端居室旧藏“端居室”为吴湖帆外甥朱梅邨所提斋名)现藏者琴剑楼主为朱梅邨之子朱大霖先生旧藏。
2.吴湖帆题诗堂:任伯年南极仙翁图。吴湖帆。印文:吴湖颿。
3.朱大霖题跋:家父梅邨公端居室旧藏之任渭长大幅麻姑献寿,秾华富丽,金碧璨璀,四十年前应徐邦达先生之请,已让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P283,京1-6455,文物出版社出版),堪与媲美者,当首推舅祖吴湖帆先生所题之任伯年南极仙翁图。此亦为端居室藏品之一,逾六十春秋矣。任氏自渭长以来名重于世,而后伯年尤有出蓝之誉。是幅为任颐艺事鼎盛期之神品,写于光绪戊子年春,纵观全图,一气呵成,正如其自许:余之画,可称之谓写出来者。图中无论人物开相,衣褶勾勒,折枝秋卉,均突显一个写字,其笔墨纵横开奔,逸之风然,亦不失精微,直追顾虎头,圆健古丽,风神绝世,可雄视千秋也。岁在甲申(2004年)冬至,端居室后人朱大霖谨记于吴郡琴剑楼之南窗。
4.任颐之印(参见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06第10号)、伯年(参见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06第6号)、任千秋(参见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06第20号)、颐颐草堂(参见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07第42号)。
任伯年“南极仙翁图”印象
朱大霖
家父朱梅邨,列席梅景书屋,以“能手”著称;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皆为擅场,从舅公吴湖帆之教诲,不论南北,富贵、野逸之风兼习,唯有穷酸、荒率之作不齿习摹。其收藏大部源自舅公,凡有佳作,吴先生一定不吝指教,使家父系数临习。
家父深爱海上任氏的人物佳构,在 “端居室”(家父斋号)藏品中,任熊的“麻姑献寿图”和任伯年的“南极仙翁图”堪称力作。都为宏篇巨作,且皆为吴湖帆先生旧藏;这二幅画足以代表任氏家族人物画的最高造诣。
在我祖父朱戊吉五十大寿之际,吴湖帆先生将任伯年的“南极仙翁图”,作为寿礼送给了自己的姐夫;而另一幅任熊的“麻姑献寿图”则是吴先生在我祖母五十大寿时给自己二姐的赠礼,并作长跋如下:“任渭长麻姑献寿图真迹神品枣桃熟骈枝实,莲开并蒂花。仙台融淑气,瑶斝泛流霞。康里华封颂,南城颜记夸。山阴传画本,绚烂托君家。 蕙青二姊大人五十双寿,同胞弟吴湖帆”
父亲时常对我说:“绚烂托君家一语,是对我而言的!就是让我把这两幅人物的精髓化为自己的本领。母舅用心良苦,以父母大寿的机会,成全对我的教诲。而且还体现出他一贯的玩味雅致,不但集扇要将状元扇凑齐,送我藏品还是男女成对、尺幅相当的。绝了!”
六十年代,梅景书屋同门徐邦达先生代表故宫博物院向父亲征集藏品。最初想将这一对画一并囊入故宫,父亲踌躇再三不忍割爱;徐先生遂提出要“南极仙翁图”,父亲不忍;但迫于同门再三恳求,同祖母商讨再三,决定将任熊的“麻姑献寿”出让给故宫。因为这是给祖母的贺礼,而任伯年的“南极仙翁图”是给祖父的,题材又喜气,父亲希望这能给祖母带来长寿;其时祖父已不在了,这幅“南极仙翁图”还能让祖母寄托对祖父的思念;所以自此“南极仙翁图”成了朱家长寿镇宅的宝藏。
前两年,作为对先人的纪念,我斗胆在“南极仙翁图”下端题跋,将任氏双雄的杰作在我朱家的经历作一简述,并将父亲对我的教诲一并录入;希望后人能对任伯年晚年的大气遒劲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在此,将拙文一并录入下文:“家父梅邨公端居室旧藏之‘任渭长大幅麻姑献寿图’,秾华富丽、金碧璨璀,四十年前,应徐邦达先生之请,已让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堪与媲美者,当首推舅祖吴湖帆先生所题之‘任伯年南极仙翁图’,此亦为端居室藏品之一,逾六十六春秋矣。任氏自渭长以来,名重于世,而后伯年尤有出蓝之誉。是幅为任颐艺事鼎盛期之神品,写于光绪戊子年春。纵观全图,一气呵成,正如其自许,‘余之画,可称之谓写出来者’。图中无论人物开相、衣褶勾勒、折枝秋卉,均突显一个‘写’字。其笔墨纵横,开奔逸之风,然亦不失精微;直逼顾虎头圆健古丽,风神绝世,可雄视千秋也。岁在甲申冬至,端居室后人朱大霖,谨记于吴郡琴剑楼之南窗。”
任伯年的人物画在画史上早有定论,从“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而后成为海上“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
任伯年为吴昌硕做肖像《酸寒尉图》,吴昌硕题诗云:“山阴子任子,臂力鼎可举。楮墨传意态,笔下有千古……”
徐悲鸿谓任伯年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1950年,徐悲鸿为《任伯年画集》撰写《任伯年评传》,显示他在任伯年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徐悲鸿在此评传里讲完故事后论到他后来的画业,“伯年因得致力陈老莲遗法,实宋以后中国画正宗,得浙派传统,精心观察造物,终得青出于蓝。”
徐悲鸿大师一生都崇拜任伯年,他自说是任伯年的后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好就是徐悲鸿出生之日。徐悲鸿喜收任伯年的作品,但没有钱,见到任伯年的画就拿自己的画和人家交换,初时是用三、四张换一张,后来逐渐的就减少了,到最后是一张换一张了。
程十发、黄胄、范曾等诸多人物画大家都深受任伯年影响,在创作过程中都临习过其作品,对其推崇备至。
任伯年同时代的赞评则追溯的更远。如赵之谦题云:“任大帅尔为操觚,图成颊上三毛动,武烈太子好功夫”,将任伯年比之顾恺之,梁元帝,称道其写真之奇才。“伯年雅擅长康技,阿堵传神不惮劳”(戴鸿慈题《诗堂迎宾图》)。或比成唐代王宰,“王宰肯为留真迹,喜逢佳士相写真”(虞恺之题《陆书城像》)。俞樾更上溯至汉,称任画人物、花鸟、山水,皆有“古拙之意存其中”,“觉汉人陈敞、刘白去人未远”。画中以人物传神最难,任伯年确为千古神笔,其肖像、人物应已度越仇英之境。任伯年确实开一代新风,“画古人所不敢画,开艺林未有之奇”,所谓“殚思六法,下笔不落恒蹊”(胡铁梅)。在任伯年没骨法、双钩白描诸杰作中,任伯年追求的是“胸中有才华,笔底有气韵”。
任伯年的人物画与其花鸟、山水画一样,以其鲜明的时代性而一新画史。这样一件具有中国传统思想和美好寓意的人物画佳作、杰作确实是人间之宝,愈益可以感受到其岿然而存的重量。我们有理由认为任伯年在中国画史上写下了新的辉煌篇章,任伯年是继顾恺之、吴道子、周昉、顾闳中、张择端、仇英、陈老莲之后,中国最伟大的人物画家之一。他蓬勃的创作欲,象生活一般繁富、信手拈来的速写技艺,人物写真传神的独特敏悟力,尤其是前无古人的。他感受着时代风气之先,独著先鞭,至今人们仍需沿着他开拓的道路向前,必须而又能够从他的艺术宝藏中获得启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