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73 傅抱石 1961年作 飞泉图 立轴

飞泉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073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61年作 飞泉图 立轴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145×47cm 创作年代 1961年作
估价 8,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RMB 13,80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1.《中国书画》杂志第1980第6期,第1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0年。
2.《傅抱石年谱》,第239页,叶宗镐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文字著录)
3.《傅抱石大典》,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
4.《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124-12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题识:振庭同志出题考试之作,即乞教正如何。抱石漫记于长春,时党的四十周年伟大纪念日。
钤印:抱石之作、一九六一
展览:
1.“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2.“近现代十二名家展”,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南京),2017年5月10日-14日。
说明:宋振庭上款并题签。

上款人宋振庭,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研究员,华北联合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共延吉市委、延吉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吉林省政论文化处处长,中共吉林省委文教部、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教授、顾问,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 王丁《傅抱石与宋振庭的一段友谊佳话》,《江西日报》1985年2月10日。
2. 孟宪伦《宋振庭和他的知识份子朋友们》,《革命春秋》,1991年第二期第38页。

此件《飞泉图》的创作过程颇为有趣,宋振庭命抱石作一山水画,遂即兴创作,之后,振庭出题命抱石以设色添加三个人物,先生在房间踱步苦思后,于峭壁上添两高士和书童,与画面浑然一体,随后,先生以妙笔将此过程记于题识。完成后的《飞泉图》表现苍山幽谷之间飞流急下、百转千回情态,用笔潇洒,潺潺流水让人看了之后仿佛有阵阵清凉之感,以散峰乱笔描绘山石之峻峭,幽壑绝壁上两高士对坐,相谈甚欢,正揭示了傅、宋二人高山流水的知音之谊,画面保持了抱石先生一贯的古朴风格,画意深邃,真是翁郁淋漓,气势磅礴。这个阶段傅抱石通过写生为自己的画作注入新的生命力,无论从章法还是笔墨上,均有一些新的突破。从艺术格调上而言,60年代初期的傅抱石,彻底摆脱了整肃之苦,心境是平和宁静的,作品中以往的激情有所消减,更多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诗意的清静,有时还略带一丝怅惘;笔墨上则达到炉火纯青之境,虽然不再像20世纪40年代时那样用迅疾的笔势表现自己内心的激愤情绪,却出现更多样性的笔法,更丰富的空间布局,亦传递出更复杂的情感。从此图中可一窥傅抱石在60年代初期的艺术面貌,这个阶段正是其艺术鼎盛期。
此帧取传统绘画的“三远式”构图,近景、中景和远景为瀑布形成的三折,瀑布从画面左上侧奔泻而下;中景绘一块巨石高耸矗立,在石块高低错落之处,瀑布又从右侧涌出;最后汇集在下方,形成奔腾的泉水。整幅画由山石分割出多块空间,由一道瀑布贯穿。岩石或为矩形,或为椭圆形,造型颇具形式意味,空间设置亦颇具现代性,与传统绘画有所不同;瀑布呈飞溅之状,急剧流动的速度使人似闻激越水声,荡涤岩石,于是岿然不动的山石,以及中景巨岩上听瀑的高士,便与瀑布构成动与静的对比。
在画法上看来,此画中笔墨甚为自由酣畅,用硬毫散锋画山石,钩、皴、擦、染一气呵成,用灵活多变的淡墨干湿线条画瀑布,有大片留白和淡墨晕染,表现出瀑布的磅礴气势和速度;山石在勾皴之后,以淡墨分层渲染出基本的气氛和色调,再以干笔及湿笔皴擦,描绘出被水打湿的石壁的肌理和质感,用笔雄健奔逸,乱中有序,统一中有变化;点景人物以细笔画出,在山顶的林木中隐约可见,或独自行走,或相互交谈,在壮阔的山川瀑布面前,显得十分渺小,不过又与自然和谐共生,清旷的环境愈发衬托出高士的林泉之志。整幅画气势博大,意境幽淡,有时看似漫无规律,实则甚有法度,画家在随心之间,使线、皴、点等元素构成不同的体面关系,并最终统一成整体,营造出一个“烟笼雾锁,苍茫雄奇”的山水景致,其中流露的激越之情和细微的生命感受颇为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