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002 清雍正 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

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
拍品信息
LOT号 1002 作品名称 清雍正 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
作者 -- 尺寸 高10.5cm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3,000,000-4,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1年秋拍,编号2938。
说明:此瓶为蒜头形口,束颈细长,鼓腹,圈足略有外撇。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处绘变形莲瓣纹,肩颈处绘波浪纹配以如意耳纹,腹部主题为饰为八角形变体宝相花纹,纹饰清新素净,宝相花团呈放射状排列,饱满和谐。底圈足内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种雍正御窑极为少见,为雍正官窑瓷器佼佼者。  
此类蒜头瓶为雍正朝仿古佳作。蒜头瓶器形具有久远的历史,商周时期,蒜头瓶多为陶制,为秦文化的典型器,秦汉时期,亦见有铜制蒜头瓶,宋元之际,由于仿古之风盛行,多见铜制和瓷质蒜头瓶。雍正皇帝性格内敛,追求高雅。他要求艺术品不仅雅致,还要求做工精细,在设计、挑选材料、制作过程、装饰主题、颜色搭配、器物造型等各方面都有苛刻的要求,这一点可以从此件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上直接体会。此器造型小巧别致,胎质细腻,釉面光润莹澈,青花色泽淡雅,工致细腻,其器形直追商周,所绘宝相花纹媲美成窑,实为雍正朝摹古佳作。  
此种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极具佛教韵味,而雍正皇帝对佛经颇有研究,因此此类器形有可能是依照雍正皇帝的旨意烧造的。宝相花是佛教的经典装饰纹样,“宝相”一词出现较早。在《文选·卷第五十九·王简楼头陀寺碑文一首》中记载有:“金姿宝相,永藉闲安”,唐代李善注曰:“金光明经曰:如来之身,金色微妙,其明照耀,如金山王。又曰:光明炽盛,无量无边,犹如无数珍宝大聚。楚辞曰:像设居室静闲安。”即说明,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已有“宝相”之说。在敦煌壁画中(敦煌第217窟)亦见有诸多宝相花纹的装饰。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于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国师指导下禅坐,连续两日,当时章嘉国师认为只是初入堂奥,如针隙观天,勉励其更求进步;雍正遂于当年二月于结云堂闭关参求,“十四日晚经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当下脱落,始知实有重关之理”。雍正继位登基以后,自号圆明居士,不仅阅读《指月录》、《正法眼藏》、《禅宗正脉》、《教外别传》等禅宗语录,并在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了最权威的禅宗语录集——《雍正御选语录》。还于政务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讲经传法。雍正皇帝有诗篇表达了对晨钟暮鼓的修行生活的向往,雍正御笔《自疑》云: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  
不过作为一国之君,雍正皇帝也是知道此种竹杖芒鞋轻似马的生活离自己是遥远的,勤勤勉勉的帝王只能通过偶尔的行乐来排遣心中的苦闷,雍正朝画史就多了许多“胤禛行乐图”,而在行乐图中就多见雍正皇帝着衲衣打坐的场景(《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宫廷绘画》页119,图18-13)。以上文字足以说明雍正皇帝对于佛教是极其热爱的,“行乐”仅仅是他独特的排压方法之一,其二是将压力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得到释放。他对各种工艺品进行指导,对即将要做的器物的造型、装饰、釉色、技艺一一指点,推崇高雅,避免低俗,提出将“内庭恭造之式”作为衡量工艺品是否可以用的基本标准。此种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简约、高雅、秀丽、精细,又极具佛教韵味,应该就是依照雍正皇帝的指点烧造,且深得皇帝喜爱的。  
雍正一朝,虽仅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器形之美,可与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相提并论,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清人查俭堂曾在《年窑墨注歌》中称赞道:“国朝陶器美无匹,迩来年窑称第一。不让汝定官哥钧,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雍正朝瓷器因产品质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及存世量的稀少,颇受追捧。而此类青花宝相花纹蒜头瓶在雍正朝青花中更是少见,据目前所见资料,在公立博物馆方面有天津博物馆藏清雍正青花八角花纹蒜头瓶可资比较(见《天津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188,图163)。拍场方面,雍正朝瓷器一直是瓷器拍卖价格的领头羊,清雍正青花蒜头瓶因存世量少及审美情趣高,更受市场追捧,邦瀚斯拍卖行2014秋拍一件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蒜头大瓶(编号0181)以人民币6018.492万元成交。
参阅:邦瀚斯拍卖行,2014秋拍,0181号  
《天津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188,图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