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23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七珍八宝 (两件)

铜胎掐丝珐琅七珍八宝
拍品信息
LOT号 0623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七珍八宝 (两件)
作者 -- 尺寸 高33cm×2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80,000-580,000 成交价 RMB 690,000
材质 形制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说明:本对法器为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法器由底座和佛像组成。通体为掐丝珐琅纹饰,上部为佛像,佛像衲衣掐缠枝花纹饰,底座为莲花座样式,莲瓣纹錾刻而成,工艺复杂。下部底座为缠枝花海浪纹,法器胎体厚重,整体形象突显出佛教神秘而庄重的感觉。法器造型刻划准确,造型舒缓,线条流畅,宝光熠熠。色彩富丽鲜艳,层次分明;因为七珍八宝征兆祥瑞,寓意吉庆,所以特别受到皇家宗教的推崇,且清代宫廷信奉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经常下旨制作七珍或八宝造型的法器,见有瓷质、金属等多种形式。掐丝珐琅是属汉族的传统工艺品,又称“景泰蓝”,最早诞生于希腊,经由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传入我国;而后又由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由于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已经被上层阶层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清初宫内设立珐琅作,专门研发珐琅器。康熙时期掐丝珐琅的风格,沿袭明代规范,掐丝细密釉色不及。康熙把目光转移到画珐琅的新技术上,以致于忽略掐丝珐琅的制作。只有到了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才全面兴盛,正式达到巅峰,并形成了内府造办处、广州、扬州、苏州等几个工艺中心。乾隆朝除了继续仿制前朝的各种器皿外,还从事仿古铜器和宗教仪典方面所用的佛塔、满达、七珍八宝等供具之制作。“七珍”又称七宝,藏传佛教供奉的七珍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云:“佛教七宝凡有两种,一者七种珍宝,二者七种王宝。”王宝为另一种涵义的七珍,是转轮圣王拥有的七珍。分别为金轮宝、主藏宝、大臣宝、玉女宝、白象宝、胜马宝、将军宝七种,为佛前供器。金轮宝,即法轮;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主藏宝,又称摩尼宝、珠宝,表示佛教端严殊妙、圆明光莹;大臣宝,即文官坐像,表示持守戒律,智慧理性;玉女宝,又称王后宝、妃宝,为女性菩萨形象,表示妙静和平,有去烦恼得净乐之意;白象宝,由于个性温和,为佛教所推崇。胜马宝,身带鞍缰,背驮宝珠,表示佛法传播广远,一帆风顺;将军宝,又称兵宝、武士宝,为一持兵器的武士形像,表示护持佛法、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象征吉祥、幸福、圆满。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天上献下种种供品,此八宝即为天人所供,又有说八宝代表释迦牟尼成佛时身上的八个部位,并各有喻意。其中宝瓶代表佛的颈,因佛法皆从佛口中流出,故宝瓶又为教法、教理的化身,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正果。宝伞代表佛顶,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象征佛陀教诲的权威。吉祥结代表佛的心,又称为无尽结,此结无首无端,代表佛心法无尽,表示佛法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又标志佛智圆满。双鱼代表佛之双目,代表佛眼慈视众生,又为智慧的表征,常以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右旋螺代表佛的三条颈纹,象征达摩回荡不息的声音;莲花代表佛的舌头,取“出五浊世,无所污染”之义,象征着最终目标,即修成正果。法轮代表佛的手掌,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英国Spink&Son公司旧藏双鱼、法轮两座掐丝珐琅供器(伦敦佳士得,2012年12月6日,编号42),可作比价。另有瓷质七珍八宝供器,来自养志堂,亦可作为参考(新加坡佳士得,1997年3月30日,编号262)。
参阅:伦敦佳士得,2012年12月6日,编号42 新加坡佳士得,1997年3月30日,编号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