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14 明 铜漆金文殊菩萨乘狮像

铜漆金文殊菩萨乘狮像
拍品信息
LOT号 0714 作品名称 明 铜漆金文殊菩萨乘狮像
作者 -- 尺寸 高42cm 创作年代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著录:《中国佛教寺庙宝藏─自在妙菩提》,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2,页106-107

来源:墨西哥私人收藏,德国纳高拍卖,2011年,编号157
说明:文殊菩萨,华严三圣,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此菩萨身紫金色,高发髻,面庞略小且丰圆,形如童子;头戴宝冠,双目微俯,眼睑低垂,相容和煦。胸前饰项链璎珞,臂挂钏镯,帛带绕于肩臂,下着薄衣帔巾,裙装柔软律动。菩萨左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右手自然下伸作与愿印,象征菩萨讲经说法,渡解芸芸,广结佛缘,圆众生愿;菩萨舒坐于骑狮之上,下承仰覆莲花座,雄狮昂首嘶鸣,作怒吼状,发毛卷曲,其形态似急奔忽停于云端之状,象征佛智勇猛无畏,也衬托了菩萨的安祥持重。
文殊菩萨作为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文殊菩萨在大乘佛教中被赋予“智慧”的象征,表示对一切事物和现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很高的领悟力,因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尤其中国被认为是文殊化境而受到士庶人众的崇信。据《三宝感应要略录》卷3载:五台县照果寺释解脱,俗性邢,本土也。常诵《法华》,并作佛光等观。追寻文殊,于东堂之左。脱问曰:“何众生得化度?”文殊曰:“画我形像,造我形象,或以手爪,或如奄罗草,口自发言称南无,如此众生。易可化度。由此可知,造文殊师利像的人认为雕刻或绘制文殊像能得大功德。文殊信仰在我国出现比较早,东晋时期已有信众开始供养单尊的文殊菩萨像。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2东晋庐山文殊金像缘条记载:“东晋庐山文殊师利像者,昔有晋名臣陶侃,字士衡,建南旗海,有渔人每夕见海滨光,因以白侃,侃遣寻之。俄见一金像陵(凌)波而趣船侧,检其名勒,及阿育王所造文殊师利像也……初侃未能信因果,既见此嘉瑞,遂大尊重,乃送武昌寒溪寺,后遣荆州”。
在诸菩萨中文殊地位较高,它象征着“智”;雄狮象征着“智之威猛”。约从隋唐开始,文殊信仰日益兴盛。有关骑狮文殊史料的较早记载,有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五年五月十七日,圆仁和尚与数僧在大华严寺菩萨堂院菩萨堂礼拜大圣文殊菩萨像,只是‘容貌颐然,端严无比。……其狮子精灵,生骨俨然,有动步之势,口生润气,良久视之,恰似运动矣’,其产生的年代,有学者根据在山东成武县白浮乡有一座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高僧舍利塔地宫门扉上有石刻现画,刻画有文殊骑狮坐于莲花座上,考证文殊骑狮形象最迟应在开元年间已经产生。骑狮文殊形象的来源,有学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粟特艺术中娜娜女神的影响,也受我国人兽结合的传统神化思想的影响。如《山海经》中描述西王母的形象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兽啸,蓬发,载胜”。这分明是半人半兽的怪物。这种形象在我国出土的很多文物中都有,如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狮子最早传人中原在张骞出使西域作为“殊方异物”而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摆脱了对神灵进行怪物化的造型,而是在神仙的旁边配以灵兽以彰显主尊的地位;文殊菩萨也由最初的“胡式”,逐渐的演变到身披璎珞,头戴宝冠的胁侍文殊,以至最后完全中国化迎合了中国人审美心理,骑于狮背的文殊菩萨和千臂千钵形象的文殊菩萨,这与中国佛教世俗化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
查阅各方典藏资料,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尊文殊菩萨骑狮像,与本品相若,可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