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32 清早期 铜开光阿拉伯文三足炉

铜开光阿拉伯文三足炉
拍品信息
LOT号 0732 作品名称 清早期 铜开光阿拉伯文三足炉
作者 -- 尺寸 高7cm;直径18cm 创作年代 清早期
估价 150,000-25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
材质 形制
著录:《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133,图35《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8年,页45,图76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来源:杨炳祯先生旧藏
说明:拍品铜质,口沿稍有外折,鼓腹,三乳足。炉足上方有三处菱形开光,内缀鱼籽锦地阿拉伯文,摘自伊斯兰教《古兰经》清真言,汉释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穆德是真主的使者”,此句为阿文圣训哲言,穆斯林信众在礼拜时均需背诵。炉底錾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沉稳端正。此炉造型典雅端庄,拙朴厚重,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錾刻工艺精湛,刀法精湛,古拙雅韵,整体比例匀称,为阿文炉装饰典型做法。阿文铜炉始于明正德年间,由于正德皇帝对伊斯兰文化的推崇,宫廷工匠开始铸造带有阿文装饰的器物。伊斯兰文化在长期的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强的包容性和开创性的特点,具有形态多样、立体综合式的特点。唐宋至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随着穆斯林信众不断迁移到汉文化区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出现了带有伊斯兰文化印记的产品的需求,一些带有阿文装饰的手工制品随之出现,比如永宣时期流行的阿拉伯文青花瓷,造型源自流行于伊朗、叙利亚的生活用器,部分演化为回教寺院中伊斯兰教徒做礼拜时的器物。同时,明朝对伊斯兰教采取包容政策,部分伊斯兰信徒由此得以与明朝政府建立政治联系。所铸阿文铜炉,部分作为御用和赏赐,或是赠给清真寺作为陈设器,世代传承,此铜炉即为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