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60 明或更早 哥釉海棠式花盆

哥釉海棠式花盆
拍品信息
LOT号 0660 作品名称 明或更早 哥釉海棠式花盆
作者 -- 尺寸 高8cm;宽15.2cm 创作年代 明或更早
估价 4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
材质 形制


说明:拍品呈海棠式,下承四足,形制古雅。通体满施仿哥釉,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海棠型四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足端施釉不甚整齐,胎色深褐,益见古拙之气。本品更妙之处在于釉色的奇特转变:由外壁及底部偏青釉色渐渐转向内壁偏黄的效果,及至于紫褐色,有如烟霞弥漫,又如云气氤氲,耐人寻味。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未发现烧造窑址的瓷窑,盛烧于南宋到元代。传说在宋代处州有两兄弟,兄名章生一,弟名章生二,生二在龙泉建窑烧瓷称弟窑或龙泉窑,生一所建瓷窑名哥窑。但实际上,传世的哥窑作品是否章生一主烧至今无法证实。“哥窑”一词于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中最先提出:“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明初的《宣德鼎彝谱》一书中提到名瓷时云“内库所藏:紫、汝、官、哥、钧、定”,才正式名列于宋代名窑。哥釉器物以纹片著名。《格古要论》载:“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处州府志》说:“其兄章生一,所主之窑,皆线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时。”
历代精英阶层对哥窑的喜爱和追求皆孜孜不倦。哥窑金丝开片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明清绘画中,如明代沈周《瓶中腊梅图》、清代蒋廷锡《瓶莲图》等。明清之士仰慕赵宋风雅,复古之风盛行,此风带领之下,家居生活陈设成为文人雅士们关注的焦点,是而诞生了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之类记载文人清供的专门书籍,其中有记载哥窑道:“堂中插花,乃以汉之铜壶、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方入清供。”明人鉴赏瓷器注重瓷釉表纹理的变化与色差,哥窑“金丝开片、紫口铁足”的特点正好满足了精英阶层对居家清供的想法。
哥窑真品数百年来备受世人所珍视,珍如拱璧,千百年来得以目睹真容、抚鉴亲赏者寥寥无几,入清以降,好古天子乾隆皇帝内府旧藏,对哥窑推崇之至,在《清高宗御制诗集》中乾隆皇帝对历代陶瓷赞咏诗共一百九十九首,其中赞咏哥窑为二十首。诗文之中流露出其对哥窑独特之珍爱。如《咏哥窑周素尊》“古质天然朴不华”(《御制诗四集》卷之五十),《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御制诗四集》卷之四十二)。乾隆皇帝以自命风雅著称,因此对哥窑瓷器自然也是倾心不已。
哥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备受文人雅士推崇。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
翻阅公私典藏,清宫旧藏一件宋哥窑海棠花盆(《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页54,图60),与拍品近似,可资比较。北京保利秋曾以184万成交一件元哥窑海棠式花盆,与拍品近似,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页54,图60
北京保利,2013年12月05日,编号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