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83 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拍品信息
LOT号 0683 作品名称 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作者 -- 尺寸 高39cm 创作年代 清道光
估价 2,500,000-3,500,000 成交价 RMB 2,875,000
材质 形制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香港苏富比,2007年04月08日,编号511
中国嘉德,2011年11月13日,编号3105
说明:拍品撇口,长颈,双耳,溜肩,圆鼓腹,圈足,器型修长,胎质坚实外壁以胭脂紫釉为地,鲜亮匀净,极见尊贵之感,其上以粉彩绘纹饰:颈部前后绘饰宝相花,周围饰缠枝花卉,顶上垂下流苏配饰一件,上呈“卍”字纹。肩部装饰蓝彩回纹和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宝相花托吉祥如意纹,四面各绘一大宝相花,上面分别对应金彩描绘的“吉祥如意”四字,字与字之间再分别以一小宝相花缀饰,四字的上方更有一红蝠,口衔仙桃,上下对应,寓意“吉祥如意”、“福寿万年”。近足处饰变形莲瓣纹,圈足上为回纹。其颈部饰夔龙双耳,简约小巧,上施蓝彩,发色清雅。器内与底部施绿松石釉,为“绿里绿底”,底心留“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绘画工整严谨,用笔流畅自然,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制器考究,纹饰精美,尤其是缠枝花卉纹使颈部愈显修长优美,缠枝卷叶繁复,花卉静美雍容,衬托出瓷器的高贵典雅,为清道光官窑难得一见的佳作。
胭脂色釉,也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故又称“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由于这种釉色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根据其烧造时掺入黄金的多寡而有深浅之分,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通常而言,其呈色可分为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三种,胭脂紫颜色最浓郁深沉,而胭脂水则最粉嫩淡雅。其始创于康熙末年,至雍正朝在皇帝关注下达到烧造高峰水平,并成为清代官窑瓷器的名贵品种,而受藏家所珍爱。由于清早期此釉是进口的,且须掺黄金,当时就十分昂贵,故胭脂色的单色釉瓷器只能烧制小件的。拍品造型大方,尺寸盈大,通体以胭脂紫釉为地,弥足珍贵。
道光皇帝一生以俭德著称,力戒奢华之色,在瓷器的制作方面亦然。道光二年五月十五日曾谕旨御窑厂:“九江关所进瓷器颜色花样均属不佳,着寄信九江关监督,嗣后呈进磁器素色着仿古用粉窑、哥窑,及青花白地者,其彩色着用霁红色并五彩花样者不得过艳,其洋彩及鼓出花样之件着无庸呈进。”该谕旨中道光皇帝强调瓷器的装饰需要素雅,不许过于浓艳,其实就是对干嘉以来繁缛奢华之俗艳风尚的矫正。拍品设色清雅柔和,不似乾隆时期过于媚俗,复归雍正时期的清雅脱俗与佚丽不媚,正合上意。
拍品流传有序,来源可靠,为五台山人旧藏。“五台山人”赵心,当代著名收藏家,山西藏家第一人。藏有二十余件《石渠宝笈》著录书画,数方乾隆御用玺。所藏道光御瓷不乏稀世孤品,质量之精、数量之多、种类之富,堪称完美,专拍成交率曾取得百分百的佳绩。这令众人重新意识到道光瓷的伟大成就,并且在对道光瓷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堪称“道光瓷第一人”。
翻阅公私典藏,有清一代御瓷之中通体胭脂红彩地者非常少见。受珐琅彩瓷影响,乾隆朝始制胭脂地轧道洋彩瓷,在当时亦属珍稀之品。例如清宫旧藏“乾隆洋彩胭脂地勾莲纹如意耳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145,图127)为寥寥几例之一。另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两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218,图193;页219,图194),但仅是腹部主题纹饰以外亦涂饰胭脂紫彩为地,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145,图127;页218,图193;页219,图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