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50 清乾隆 霁蓝釉胆瓶

霁蓝釉胆瓶
拍品信息
LOT号 0750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霁蓝釉胆瓶
作者 -- 尺寸 高4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9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扬州文物商店旧藏
说明:拍品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下渐收,鼓腹,圈足,形似悬胆,故为胆瓶。通体施霁蓝釉,釉质坚致浓厚,釉色沉静明快,蓝若宝石,明丽光润,线条柔和流畅,身姿挺拔秀美,体量清新典雅,整器工艺不凡,高雅脱俗。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口沿处有一线灯草口,宁静雅致,为同时期陈设之佳器。
霁蓝釉,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烧造工艺继承元代传统,至清代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 清末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清代康雍干三代的色釉瓷是古代颜色釉瓷发展的最高水平,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发展,其烧制技艺纯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推陈出新,创烧品种繁多,制作工艺精湛。色釉瓷不重彩饰,而以造型、釉色取胜,隽秀的造型和纯净的色釉完美的结合,相得益彰,展现出清丽秀雅的艺术风格。
翻阅公私典藏,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茄皮紫胆式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182,图165),与拍品款式一致,釉色略有不同,可资比较。另收藏家鲍尔旧藏有清雍正霁蓝釉胆瓶一件(《鲍尔藏瓷》,1972年,图327),与拍品近似,可子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82,图165
《鲍尔藏瓷》,出光美术馆,1972年,图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