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52 佚名 吕刘二仙图 立轴

吕刘二仙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052 作品名称 佚名 吕刘二仙图 立轴
作者 佚名 尺寸 152.5×96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2,185,000
材质 设色绢本 形制 立轴
出版: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卷八,第250页, 津5-03 。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七册,P3154-3156,劳继雄着,中国出版社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题跋:刘吕二仙赞。惟虚能受,惟静能藏,曰严曰海,至道之纲。真人之息以踵,圣人之威不用;匿光引炁,故能以月为宫;贯斗跃渊,故其德为龙;坎离相济,故阴(阳)相从而与天地为始终。山阴后学蔡作新漫题。钤印:蔡作新
备注:天津市杨柳青画社旧藏。
文人画占据的元代绘画的主流,人物画在元代就开始衰落了,这种衰落一直影响了明清两代,这三个时期的人物画家寥若星辰。然而随着宗教的风行,在释道人物画方面,有着一定的提高。艺术方面,有些画家汲取文人画的笔墨技巧,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绘画的发展曲曲折折,明代人物画曾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却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发展缓慢,不及山水、花鸟之盛,但也出现了一些对后世人物画发展的促进因素。此时期的人物画就一般情况而言,基本承袭了前代上李公麟的白描画法和宋代院体工笔精致设色浓丽之法以及南宋梁楷一路水墨写意、逸笔草草的文人写意画法。
无论中外,在早期绘画的发展史上,都以人物画为主,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此件作品运用线条的浓淡,粗细、方圆、转折变化和用笔的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艺术手法,来描绘物体的结构、质量感、空间感,并采用聚散、疏密、虚实、强弱等线描形式因素获得形神,从而传达作者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此图绘刘海、吕洞宾二仙,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各具风神,背景树石的画法亦简括有力,全图笔法苍劲,风格粗豪、雄奇,衣纹飘洒飞动,颇得元代颜辉意韵。按画面风格应属明代早期绘画,画面整体略显局促,左上角落款处有被裁切痕迹,原款已被割裂,从现存各大公私博物馆馆藏作品,以及笔法和风格特征分析应是明初戴进、吴伟浙派一路作品,(具体分析图文比较见以下说明)类似可参阅青岛市博物馆藏吴伟《松下读书图》。画面左侧有绍兴蔡作新题长跋:“刘吕二仙赞。惟虚能受,惟静能藏,曰严曰海,至道之纲。真人之息以踵,圣人之威不用;匿光引炁,故能以月为宫;贯斗跃渊,故其德为龙;坎离相济,故阴(阳)相从而与天地为始终。山阴后学蔡作新漫题。”
据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考证,刘海戏金蟾,人物原型出自后梁燕山。后梁燕山有位姓刘名玄英的读书人,原名操,号海蟾,字宗成。此人好谈性命,崇拜黄老之学。传说刘海蟾两次遇到神仙,第一次遇到“正阳祖师”,第二次遇到“吕祖”。据《神仙通鉴》记载:“初遇正阳祖师,授以金液还丹之旨,遂弃官学道。后遇吕祖,乃改名玄英号海蟾子。复授以金丹之要,遁迹终南,修真成道。”有人说他是道教北宋第四祖。
元代至元年间被封为“明悟弘道真君”。武宗时加封为“纯佑帝君”。有古籍说他是后梁广陵(今河南息县)人,也有说他是后梁陕西人。据说,有一天一位自称“真阳子”的道人前来拜访,和他大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海蟾终于大彻大悟,弃官学道,遁迹终南山下。丹成后登录仙班,化鹤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为祖师。正阳道人就是钟离祖师。吕祖指的是吕洞宾。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号“纯阳子”。吕洞宾因科举不第而浪迹江湖,遇到了“正阳子”钟离权,钟离权赠与他丹诀,并把他带到终南山修道。吕洞宾应该是刘海蟾的师兄弟。刘海戏金蟾亦称刘海戏金钱或刘海洒钱。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名字一分为二:刘海、金蟾。又把这两个名字敷衍为“刘海戏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