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84 朱珪 楷书乾隆御制砚铭诗卷 手卷

楷书乾隆御制砚铭诗卷
拍品信息
LOT号 0984 作品名称 朱珪 楷书乾隆御制砚铭诗卷 手卷
作者 朱珪 尺寸 36×1650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2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2,875,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手卷

题识:臣朱珪敬书。
钤印:臣珪
题签:清朱珪小楷乾隆御制砚诗卷。癸巳秋小雨吉日,菊翁劳伟题。钤印:劳伟
说明:朱珪,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进士,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曾教嘉庆帝读书。嘉庆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终年77岁。帝谥“文正”。

一代帝师
——文正公朱珪
朱珪(1731-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补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权巡抚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按察使,授侍讲学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督福建学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及之后,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嘉庆四年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
《清史稿》记载: “未几,召对乾清宫,眩晕,扶归第,数日卒。上亲奠,哭之恸。”据说,朱珪“门庭卑隘,清寒之况,不减儒素。”他的卧室也只有旧棉布褥子,嘉庆帝赶去祭奠,可他的家门太狭小破旧,御轿竟然抬不进去,寒酸的境况与穷秀才相差无几。另外,朱珪四十多岁即丧妻,他没有续娶妻妾,一人独居而终老,“年四十余,即独居,迄无妾媵 ”。可见,朱珪也是一个令人起敬的清官。嘉庆皇帝对自己的恩师,评价甚高,称其“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 ”,“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 ”,“不愧为端人正士”,最精辟的一句话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不近色且不言钱的为官之人,现如今也是少之又少的。 朱珪死后葬于北京近郊,至今仍有墓碑和墓志。据说,嘉庆皇帝曾两次亲奠其墓。看来,嘉庆皇帝还是重师生情义之人。
本卷朱珪手书御制砚诗,全长16米有余,计数万字,整卷楷书恭敬书写,诗文内容多歌咏“西清砚谱”著录历代名砚。所用内府制蜡笺纸,色泽艳丽,画芯及隔水仍保持清中期装裱,极为难得。
西清,是指王宫内游宴之处,而清代乾清宫南书房,亦称西清。《西清砚谱》是挑选清代内府所藏之砚精美者,由门应兆等人绘图,于敏中、梁国治等八人撰写图说。每砚绘有其正面、背面,或侧面。砚图之后详细描述其尺寸、材质、型制,若有御题、御铭、御玺、前人印记铭跋、收藏赏鉴者姓名亦记录在图说之中。《西清砚谱》是清代第一部官修砚谱。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钦定编纂,三年后成书。总纂官为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为陆费墀。其中绘图由内廷画师门应兆完成。《西清砚谱》共计二十四卷(包括附录卷),收录乾隆皇帝鉴藏的砚品240件。其内容翔实,均以图与砚说、御题砚铭或文字考证等图文并茂的形式著录,弥补了以往砚谱中只有述说而没有图绘之不足,堪称一部重要的砚史图谱。
《西清砚谱》的编纂与乾隆皇帝对砚的关注有密切关系,正如乾隆皇帝在“御制砚谱序”中所云:“内府藏砚颇多,……久陈之乾清宫东西暖阁,因思物每系地博散置多年,不有以荟萃记,或致遗佚失传为可惜也。因命内廷翰臣,甄敷品次,图而谱之。……谱既成,欲命于敏中拟四六引言,以行之,既思题句铭辞皆自作,且六日而成四十首……”由此可知,著录入谱的砚多是内府各处陈设或是散置多年的旧藏。乾隆皇帝还亲自审定,命内廷翰林鉴别品次优劣,并分别御题诗咏镌刻于砚和砚盒,成为乾隆皇帝的鉴藏砚品。因此,乾隆《西清砚谱》可谓自宋代米芾《砚史》、苏易简《文房四谱》、李之彦《砚谱》之后又一集大成者。
《西清砚谱》将所著录之砚台分别以材质和时代先后为序,编为陶之属、石之属、又附录卷。其中附录部分为本朝所制砚台。收录砚台材质丰富,计有瓦砚、砖砚、澄泥砚、端石、歙石(龙尾石)、艧(音“或”——编者注)村石、旧洮河石、驼基石、红丝石、紫金石、松花石砚等。时代上自汉瓦砚、下迄乾隆本朝砚,均有著录。其中附录部分以本朝新制松花石砚、仿古石砚、仿古澄泥砚等为主。特别是乾隆本朝所制端石、歙石和澄泥仿古六式砚等,均仿自明代高濂砚谱或宋代苏轼砚谱。御题《旧端石海日初升砚》诗中,记述了端石海日初升砚是仿自高濂砚谱,见于“卷十八”著录,应是乾隆时期的仿古石砚形式。又据记载,还有仿高濂砚谱画样制作的各式仿古澄泥砚,即诗中所写“曾命制澄泥以仿之”,分别著录于《西清砚谱》附录卷二十三、卷二十四。这些仿古砚的材质不局限于一种,有端石、歙石、澄泥三种形式,均以六种砚式成套制作。此外,还有按照“苏东坡砚谱”画样制作的各式仿宋代石砚等,一般是由内廷砚匠烧古做旧,或交苏州烧古做旧等,均成为乾隆时期特有的御用砚形式,极具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