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85 李士达 万玉吟仙图卷 手卷

万玉吟仙图卷
拍品信息
LOT号 0985 作品名称 李士达 万玉吟仙图卷 手卷
作者 李士达 尺寸 23.5×140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2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0
材质 设色绢本 形制 手卷

题识:李士达。
俞琬纶题引首:万玉吟仙。琬纶。钤印:俞琬纶印
俞琬纶后纸跋:河内抅崇,其景文弱。皇祚,达人见几,先沈酣远世路,把臂欲俦侣齐心,谐所慕开襟荡幽思,倚筱託贞素英英,嵇阮姿便便山,公度刘生槖玄关秀也,协真悟仲容,既同调安丰复轩,举忘年立冥心时上自成趣,聚散会有穷金石交,未蠧返蕉黄公垆典,衰山阳赋丝肉,无留声淇园,今非帮执鞭,莫余从风流或可□。长洲俞琬纶中秋日书信安潜遁斋。钤印:俞琬纶印、君宣
钤印:士达、通甫
鉴藏印:石湖渔隐、通甫
题签:明李士达万玉吟仙图卷精品。
说明:此卷写晋代名士嵇康等吟啸竹林故事,诸公或临流思诗,或石壁题咏,或濯足闲憇,或停阮听琴。留连光景,心与物化的闲适散淡之态足以令今人羡慕。图中竹溪幽深,绿荫蔽日,确是涤尘绝俗之处,是作者颇为用心之作。李士达画人物脸相皆似球形,款字右边齐如刀切,此卷可称典型。前后有明末俞琬纶书引首与长跋,画虽略疲损而题识完好,且李士达画传世甚少,识者勿忽之。
李士达,号仰槐,一作仰怀,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万暦二年(1574年)进士。画人物、山水名世。万历间隐居新郭。尝论画有五美云“苍、逸、奇、远、韵”,五恶云“嫩、板、刻、生、痴”。人谓其深得画理。寿至八十外。泰昌元年(1620年)尝作《关山风雨图》

李士达是个正直的、有正义感的画家。明代后期,社会矛盾急剧加深,苏州为全国有名的工商业城市,纺织业尤为发达,所受的封建掠夺也最严重。万暦二十九年(1601 年)皇帝派来亲信宦官、税监孙隆等,在苏州横征暴敛,任意增税,激起广大失业织工的反抗。在这之前,有一次孙隆召集苏州名流众吏,气焰不可一世,吓得这些人“咸屈膝”,只有李士达不买账,“长揖而出”。这件事使孙隆大为恼火,马上派人追捕。幸亏有人庇护他,才免于一场灾难。从此,李士达就隐居在新郭。不久,苏州爆发了有万余人参加的织工和市民反税监斗争,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李士达也受到了激烈的震动。这—年,他创作了《浔阳琵琶图卷》,以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时所作的长诗为题材,当是寄托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慨。
他的作品多数是表现文人高士的闲适、放达的生活,另—类是佛道鬼神,还有一类具有风俗漫画的性质,如著名的《三驼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藏。《三驼图》作于万暦四十五年(1617年)冬,画面无任何背景,只用白描法勾勒出三个姿态生动传神的驼背人,其中一人策杖提盒,一人拱手相问,一人拍手大笑。这是寓意深刻的讽刺画。画上有钱允治题诗道:“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可见,此画用曲折的讽喻手法,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嘲弄。画家用极其简略的似乎漫不经心的线条,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三个人的形体、神态和动作,可以看出他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唐宋以来的白描人物技法。
李士达由于处境的关系,把自己的见解、感情、理想,以幻想的神仙境界寄寓之。李士达最熟悉的还是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这卷《万玉吟仙图卷》描绘的正是“竹林七贤”雅集竹园的场景。魏晋之际,崇尚清谈,人们把清谈家称为名士。当时,最著名的人物有嵇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等七人。这七人结成好友,常在山阴的竹林子里喝酒吟诗、高谈阔论,因此时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卷上刻画了十六个人物,在野外竹林的自在生活,他们或挥毫题壁,或谈禅论道,或弹琴遣兴。李士达借此描绘体现了他的向往与憧憬,“竹林七贤”这一典故,常被用来比喻志同道合、放任不羁的文人。当然,竹林七贤”只是一时之称,特指他们隐居在山阴煮酒论诗志同道合的一段日子。至于后来,除了嵇康坚持不与朝廷合作被杀,其余六人都入朝为官,失去了隐贤的资格。此图各组之间以树石或小桥、亭台等自然分隔,又以童仆的回首返顾使各组之间呼应联系。山石、人物造型多为圆形,线条柔韧,神态极生动。李士达在画上署名很特别,刘九庵先生总结的李士达显著特点“刀切款、皮球脸”,于此卷中尽显。
李土达对于绘画讲求有“五美”——“苍、逸、奇、远(一作圆)、韵”;反对“五恶”——“嫩、板、刻、生、痴”,被评为“深得画理”。所谓“苍”美,是指笔墨成熟老练,既刚劲挺拔,又精气内含,达到苍劲、苍茫、苍润的效果。所谓“逸”美,是要求挥洒自如,放纵超脱,意趣为主,反对矫揉造作,呆板无味。所谓“奇”美,通指画面新奇,不同凡响,自出心裁。明代后期,画坛流行师古之风,盛行平淡无奇,稍有一点新奇气息,便斥为“野孤禅”、“邪派”。在这种风气之下,李士达能打破常规,提倡独创,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此卷由明代俞琬纶题引首并跋,俞琬纶,字君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22年)进士,任西安令。画史上说他“性疏简有高韵,风流文采,掩映一时,临池最胜”。后竟因为有名士之风为过失,被弹劾罢官,从此以著述自娱。
而《竹林高士图》也叫《子猶赏竹图》,描绘的是王子猶在一个携琴童仆的陪伴下于竹林赏竹的情景。王子猷,字徽之,他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
本来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亦无丰功伟绩,而且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一个都沾不上边儿。但他也自有他的强项,那就是出身名门,血统高贵。他还有一大癖好,就是生性爱竹!《世说新语·任诞》第46 则记载了一则王徽之( 字子猷) 种竹的趣事:“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 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以说他爱竹爱得情真意切,赏竹赏得入竹三分,种竹种得与众不同,王徽之于竹可谓是有深情、有真气,是千古竹癖、竹痴的代表。我们注意到,图中李士达把王子猷于竹林中赏竹的喜悦表情刻画得淋漓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