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56 清乾隆 竹簧嵌绿松石「溪山访友」图内黑漆描金「云蝠捧寿」图圆盖盒

竹簧嵌绿松石「溪山访友」图内黑漆描金「云蝠捧寿」图圆盖盒
拍品信息
LOT号 095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竹簧嵌绿松石「溪山访友」图内黑漆描金「云蝠捧寿」图圆盖盒
作者 -- 尺寸 直径4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竹簧作为一门独立的竹雕刻艺术,始于清初而盛于乾、嘉时期。所谓竹簧,即竹之内皮,浅黄色,色泽光润,类似象牙,又有「文竹」、「贴簧」、「翻簧」等称。它是以大型的南竹为材料,将新鲜的竹簧片,经过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然后贴到各种形状的器物上。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不少这个时期的贴簧,大多为仿制青铜器、瓷器与玉器的观赏器。贴簧器富有装饰性,将其镶贴在器物上,可不受竹材的限制而做成任何形状的器物,贴簧器的精制品十分难得。
本拍品即以竹簧雕制而成,以子母口相合,造型大方得宜,古朴典雅。通身贴竹簧,色泽光润,清淡幽雅。盖顶竹簧浅浮雕溪山访友图,一湾河流静静流淌,几座小桥连接两岸,岸上苍松许许挺立,些许庭院隐现,再旁是高山耸立,山峰上浮云寥寥,其中高山流水与小桥人家相合,构图有序,画面和谐,刻画细致,还以嵌绿松石饰高士童子,色彩娇艳。盒身立墙上满工刻缠枝花卉纹锦地,盒面贴竹簧菱花纹包边,圈足饰回纹。盒内满施黑漆,描金为饰,内壁绘云蝠纹,底心绘如意云头纹、回纹等多道纹饰,正中心为一寿字,寓意「万寿无疆」。整体呈十二瓣,每瓣上均嵌有绿松石花卉。整体纹饰造工仿效剔红的做法,新颖别致,相当少见。整器形制规整,工艺极佳,为清代贴簧工艺和浅雕工艺最高成就,是清代贴簧的典范。

《上杭县志实业志》载:「三吴制竹器悉汗青,取滑腻而已。杭独衷其黄而矫合之,柔之以药,和之以胶,制成文具、玩具诸小品,质似象牙而素过之;素似黄杨,坚泽又过之。乾隆十六年翠华南幸。采备方物入贡,乾隆时尚精此技,今已不可得矣。」贴簧工艺在乾隆年间(1736~1795)曾达到很高水准,尤其是宫廷使用的贴簧器物,胎骨复杂而严谨,雕刻和装饰精致而华美。乾隆朝著名的文人纪晓岚曾赋诗:「本自汗青材,裁为几上器,周旋翰墨间,犹得近文字,若欲贮黄金,籝乃陈留制」,对当时贴簧的制品大加赞赏。清宫造办处设有「雕刻作」,从全国征召匠人为皇室制造御用品,文竹技法由此在清宫中大放异彩。故宫旧藏有清中期文竹方胜式屉盒一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竹木牙角雕刻》,页79,图72),是江宁制造按照清宫图样制作再进贡的文竹精品,其上以文竹饰花卉纹锦地,与拍品近似,可见此花卉纹锦地为清宫文竹制品典型纹饰。拍品上还嵌有数量可观的绿松石,材质上佳,用料奢侈,唯有皇家御用才有此规格。清宫造办处中设有「如意馆」专制玉器,与「雕刻作」相邻,绿松石属优质玉材,中国清代称之为天国宝石,视为吉祥幸福的圣物,拍品所用绿松石应是出自此处。黑漆描金工艺复杂精深,成品富丽堂皇,价格高昂,在古代只有在那些皇室贵族、官宦士族家方能觅其踪影。文竹工艺、嵌绿松石与黑漆描金工艺皆颇为复杂,拍品极三者为一身,显现出清宫造办处的造诣非凡。拍品的纹饰、材质、工艺,皆反映出清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文竹制作技术的高超,让人联想其盛极一时的盛况,且拍品尺寸盈大,甚为难得,其寓意吉祥,应是清宫婚嫁寿宴场合所用的大器,极为可贵。
本品原为L.Dreyfus夫人、伦敦藏家Spink&Son递藏,其后经由叶义医生收藏并售出。曾于香港苏富比两次上拍,并著录于1964年伦敦东方陶瓷学会清代艺术品展览,编号461。来源清晰,传承有序,十分难得。叶义是中国香港特区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1980年就曾担任过香港著名收藏家组织「敏求精舍」的第20届主席,也是成立于1974年的香港东方陶瓷学会的创会会员之一,并在1979-1981年间任会长。其收藏涉及比较广,既有犀角雕、瓷器、竹刻,又有明式家俱这样的大件藏品,同时还包括部分书画作品。作为香港著名竹刻收藏家,叶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搜集有意趣的竹雕品,直至1978年时,已收藏颇富,并和时任香港艺术馆总馆长的谭志成合作举办一大型的竹刻展览,并合著《中国竹刻艺术》上下两册,先后出版。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竹木牙角雕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页79,图72

来源
L.Dreyfus夫人收藏
Spink&Son•伦敦
叶义医生旧藏
香港苏富比1984年11月19日,编号109
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编号3314

展览
Loan Exhibition of 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64年,编号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