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16 张瑞图 行书《岳阳楼记》 手卷

行书《岳阳楼记》
拍品信息
LOT号 0116 作品名称 张瑞图 行书《岳阳楼记》 手卷
作者 张瑞图 尺寸 29×50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
材质 水墨绢本 形制 手卷

题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瑞图。
钤印:张瑞图印、此子宜置丘壑中
张瑞图于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府的所在地—晋江县(今福建泉州)。父名张志皖。瑞图字无画,其一生所用室名别号甚多,60岁以前常用者有长公、二水、芥子居士、果亭山人、平等山人、便发轩、天事斋、清真堂、审易轩等,晚年名其室为白毫庵。
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张瑞图在泉州府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38岁的张瑞图赴北京参加会试,并以殿试第三名(探花)获进士出身,官授翰林院编修。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阉党失势后,反对魏忠贤的官员纷纷进言为东林党鸣冤,张瑞图心有不安,竟十一次疏请求去,终于在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下旬获思宗应允他致仕还乡,从此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仕宦生涯。张瑞图免官后,朝中清算阉党罪行之举并未结束。崇祯二年(1629年)思宗命阁臣韩闕等主持定“逆案”,将依附魏忠贤诸臣,按罪列名,分等治罪。开始,韩闕等将魏忠贤以下一百余人,按罪行轻重分列七等,张瑞图以无实状,不在其中。思宗谓:“瑞图为忠贤书碑,非实状耶?”遂将张瑞图以“结交近侍又次等”之罪,名列“逆案”第六等,论徒三年,后纳资赎罪为民。崇祯二年(1629年)以后,张瑞图一直居住在晋江家中直到去世,以书法寄托余生。

后人对张瑞图的仕途生涯及政治品行或有不同评判,观其因无实状而不在七等之列得以全身而退,又观其终生清廉俭朴,家徒四壁,即使拜相期间,府邸也未曾壮观。回望张瑞图的一生,正如梁章巨在《浪迹丛谈》所言:“古近名士褒贬人物,笔之于书,彼此传闻失实,使正人被诬,不胜枚举,然无关大节犹可也,若妄肆讥评,则大为不可”,或许点醒世人予更具人性光芒的角度。张瑞图的书法迥异前人,另辟新天,书风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无论其书法的外观面貌还是内涵意蕴,都给人予涤荡心灵的冲击,让观者精神为之一振。凌厉奇倔,逋峭尖劲,气势回肠,他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书法艺术旋律,这也正是其后的黄道周、王铎、倪元璐等人书法所具备的共同旋律。
据学者研究,张瑞图的书法风格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天启元年(1621年)以前。这个时期是张瑞图探求个人书风的初期阶段。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其自署书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杜甫夙陂行诗卷》,是迄今所见其有纪年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这一时期, 张瑞图的小楷已颇具风格,鲜有行草书作品行世。
第二阶段从天启元年(1621年)到崇祯元年(1628年)。这是张瑞图书法的个人风格成熟并逐步强化固定的时期。张瑞图于天启元年十月离家北上前十天作于晋江家中的行草《感辽事作诗卷》,是其书艺开始迈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在这件长卷中,其用笔凌厉迅疾,结字奇崛方峭的典型特征都已得到充分的展现,在以后的数年里,这种风格与技巧日益精进,不断锤炼加强,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行书《苏轼铭文二首》册页(见第8—18页)和行书《苏轼前赤壁赋》卷(见第19—26页)都署有天启六年(丙寅)的年款,后人对张瑞图书法的评价和分析,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一时期的作品及其风格。
第三阶段是崇祯二年(1529年)以后。崇祯二年三月,张瑞图因曾为魏忠贤生祠书碑一事名列“逆案”,虽得以输资免罪赎为平民,但此事给他的心中带来的阴影是无法抹掉的。此后一直到去世,张瑞图始终隐居在晋江城外的东湖,除了诗文书画以外,礼经奉佛亦成为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至此,佛教更成为他慰藉心灵的一剂良药。故晚年颜其室为“白毫庵”,自号“白毫庵居士”或“道者”。
同明代许多书家一样,草书也是张瑞图书法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书体,而且多以行草面目出现。张瑞图早年草书受祝允明的影响,这可能是当时普遍的风尚。到天启初年,其个人风格逐渐形成,而且与当时其他书家的普遍面目距离越来越远。到天启中后期,其个人风格已臻成熟,并发展到顶峰。此件手卷行书中颇具草意,如风入秋林,竹响枝摇;泉落危崖,珠飘雾散,有令人目不暇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