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018 清乾隆 祭红釉胆瓶

祭红釉胆瓶
拍品信息
LOT号 1018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祭红釉胆瓶
作者 -- 尺寸 高3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8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备注
苏富比伦敦1996年6月11日, Lot86
邦瀚斯伦敦 2011年11月10日, Lot64

本瓶器式峻拔,鲜红宝润,其胆瓶式样源自宋元古器,古时多用作插花之器。本品小圆口,直口长颈,溜肩,肩以下渐丰满,鼓腹下沉,圈足。器形端庄大方,线条更为细腻流畅。外壁施霁红釉,釉色发色鲜艳纯正,口沿因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而显露白色胎体,即所谓「灯草边」,釉面匀净,圈足内施白釉,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霁红瓷烧制难成,明代一度中断,至清初恢复,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在还原气氛下烧造而成,因受窑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发色纯正鲜艳者十分难得。《景德镇陶录》载「今厂器做『霁红』,而陶俗皆作『济红』。」道光时期龚洵亦在所编的《景德镇陶歌》中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在当时亦属难得,后世嘉道时期对此更是不可企及,制瓷水准的高峰往往是一时诸条件之最佳综合所致,缺一不可。雍乾之际御窑厂烧造各式颜色釉之中,技术最为稳定者是霁红和霁蓝。霁红自康熙后期恢复烧造以来,历经数十年之经验积累,至乾隆早期唐英榷陶时期更趋成熟,画于乾隆三年左右的《陶冶图册》之「琢器造坯」一章对此记载尤为突出,坯房前放置各式霁红釉瓷器多达十余种,可见当时烧造之盛;亦印证了清代盛世帝王对此颜色釉的关切喜爱之情。
拍品器型与之相近的例子,见《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页261,图231),另一例见《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98页,可资比较。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 卷二, 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图231,页261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