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835 石谿 群峰大壑图 立轴

群峰大壑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835 作品名称 石谿 群峰大壑图 立轴
作者 石谿 尺寸 258.5×102.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69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大壑浮波起,群峰列半韬。门官开巨浸,石远泛轻舠。不觉云为水,岂知山作涛。有时一望杳,方悟立身高。石谿残道人。
钤印:介丘、电住道人、石谿、
鉴藏印:徐紫珊秘笈印、郭氏权宛楼藏、志权鉴藏、梦公心赏之宝
说明:
1.徐渭仁、郭志权递藏。徐渭仁(?-1855),字文台,号紫珊、随轩。上诲人。家收藏甚富,精鉴赏。与梁同书、陈鸿寿、张廷济、王学浩友谊笃深,常一起切磋艺术,传为艺坛佳话。
2.郭志权,平水郡(今山西临汾)人,近代藏家,所藏甚富,他的收藏斋号叫“权宛楼”。郭志权为晋商,“权宛楼”当是各取其夫妇名一字而成。

明清易代之际,清初的画坛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除以四王为首的正统画派外,还涌现了一批以明末遗民为主的画家,隐迹山林,寄情翰墨,其中以艺术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强烈的石涛、弘仁、石谿、朱耷合称的“清初四僧”最具代表。
石谿(1612-约1673),俗姓刘,字介丘,法名大杲,号髠残、石秃、电住道人等,湖南武陵人。二十七岁出家为僧,1654年赴金陵报恩寺,入藏社校刻大明南藏,与当时硕儒钱谦益、顾亭林交往,并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论画,并称“二溪”,1659年至幽栖祖堂寺为住持以至于终,流传作品大多在这十数年间。石谿作品大致从董其昌上溯王蒙、吴镇、黄公望,“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在学习传统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自谓“论画精髓者,必多览书史。登山寡源,方能造意”,与“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石涛并称“二石”。若与渐江相比,一个是笔墨简约,严整雅洁,一个是笔苍墨润,粗服乱头,但同样都是乞灵于自然风景,提炼古人笔墨,而表现个人内在的精神。
此图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显现出石谿鲜明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