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60 姜吉安 2014年作 疏林冷落尽雕残

疏林冷落尽雕残
拍品信息
LOT号 0660 作品名称 姜吉安 2014年作 疏林冷落尽雕残
作者 姜吉安 尺寸 17×119cm 创作年代 2014年作
估价 16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184,000
材质 形制

款识:姜(左下),吉安 2013 7(右上)
现成品绘画
展览
1.“无 •空:当代艺术的壹种思想维度”,东京画廊+BTAP,北京,中国,2014年。
2.“黑白之境”,上舍空间,北京,中国,2014年。
3.“枕流漱石——当代文人艺术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5年。
4.“中国色”,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5年。
5.“年代书写——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年代美术馆,温州,中国,2015年。
6.“天下 •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广州,中国,2016年。
姜吉安
“姜吉安的艺术可以概述为在再现中(representation)思辨再现系统本身,把再现的方式作为再现的内容再现出来。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他的艺术实践不断延展至今,但在每一个阶段都是把“再现”问题举隅于特定的例子中,在直观体验中生成出思辨维度。因此,他的艺术是一种感官内省的、思想自指的艺术,是把“现实”理解为一种既定秩序,因而把只把“现实”视为一种待定状态的艺术。
他用丝绢制成的颜料在丝绢上描绘了一层丝绢,这看起来虽然与古希腊的帕拉修斯(Parrhasius)画出一面盖住画面的布幔很相似,但并不像后者那样是为了掩盖媒介性,而是为了使材料、媒介、图像之间的关系变得暧昧不清,使“媒介性”变成了一个可疑的观念,并暗示它实际上是被建构出来的。因为,在这些“绢上绢”绘画中,媒介性在不断地漂移,直至暴露出其空无的本性,比如描绘出“丝绢”的笔触在另一套视觉秩序下被看成是“丝绢”的纹理;两张“丝绢”的外轮廓是重合的,但其中一条“丝绢”的皱褶起伏却是光影法形成的视错觉。在这诸多的表征系统之间的张力之下,观者所习惯的视觉经验就不再是先天合理的,反而成了被怀疑的东西。”
——鲍栋(策展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