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12 清乾隆 清宫御制 醉翁亭记香笼

清宫御制  醉翁亭记香笼
拍品信息
LOT号 0612 作品名称 清乾隆 清宫御制 醉翁亭记香笼
作者 -- 尺寸 直径4.2cm;高24.8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713,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辑,《尚象成形—中国传统竹雕艺术》(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页178︒

展览
1996-1997国立历史博物馆「尚象成形—中国传统竹雕艺术」展览。

醉翁亭记香笼,图采宋代欧阳修(1007-1072)名著「醉翁亭记」为主题,高情雅致,构图谨严,物象刻画,精工细致,玲珑多姿。艺匠施以透雕,兼用数法,镂深透空,近于高浮雕与圆雕,观其构图布局与山石流泉、松木丛叶与人物形态之细部表现手法,颇类近于清乾隆时期宫廷牙匠黄振校(活跃于乾隆年间)之雕刻风格,如北京故宫藏「黄振效 象牙雕渔家乐图笔筒」(图1)(注释1),可资比较参考。竹香笼上下俱镶以紫檀木口、座,环饰夔龙纹,衬之回字锦地,雕饰繁密精巧,为清宫御制器物之典型风格。
此作层峦迭嶂,山壁大片留白,间以岩壑洞石,苍翠密林,泉石林木,交错掩映,愈见其疏密有致之趣。构图谨严中见诸巧妙,如观攀山登高之游山画卷,山下有高士指引,观者穿越蔚然林下,自板桥渡溪,沿之字形山径逐步而上,闻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间。与客饮于山间,有宴酣之乐。已而峰回路转,则见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其上祥云缭绕,古松盘蜷,壁立千仞,仰之弥高处,有亭翼然临于其上者,以明醉翁亭记之画题。

注释1:图版引自:李久芳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竹木牙角雕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页153。
注释2: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后四十九年,东坡大书重刻于滁,改「泉冽而酒香」为「泉香而酒冽」;「水落而石出」作「水清而石出」。参见:(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泊宅编》(北京:中华书局,2007),页3。
注释3:同上注。
注释4:(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九,四部丛刊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65),页299。

附录  欧阳修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僊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髙,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髙洁,水落而石出者,(注释2)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醸泉为酒,泉洌而酒香。(注释3)山肴野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髪頺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逰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注释4)

重132g